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5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幕,對各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審議。
新華社報道,會議期間,共有29個國家的47項遺產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包括比利時的阿爾斯特狂歡節、西班牙的弗拉門戈、哥倫比亞的瓦尤人社區規範體系、伊朗的卡山地毯編織傳統技藝以及由歐洲、亞洲和非洲11個國家共同提交的獵鷹訓練術等。此外,來自中國和克羅地亞的4項遺產申報列入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會議開幕式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世界共有的財富,近年來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正是由於全球各國以及各有關機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護進程中才能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博科娃表示,未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應該更多地加強社會各層機構的協調合作,發揮基層社區及民間團體的優勢,並應進一步鞏固專家學者的網絡效應,以保護這些脆弱卻價值巨大的人類遺產。
肯尼亞國家遺產與文化國務部長威廉.恩蒂馬馬說,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議首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舉行。他說,近年來,包括肯尼亞在內的非洲國家在部族文化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欣喜,非洲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樣而充滿吸引力,其保護工作應該被給予更多關注,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及社區和部族應發揮不同的作用,擔當起各自在保護進程中的職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著的文化遺產,其代代相傳給社區和群體帶來認同感和歷史感,是保證文化多樣性與人類創造性的關鍵所在。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所有列入名錄的遺產項目都必須符合該組織第32屆大會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目前已有132個締約國。《公約》要求保護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由《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選舉產生的24個成員國組成,是《公約》執行機構之一。
本次會議為期5天,來自近13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餘名代表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