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抵達韓國首爾參加11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O)峰會。 |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美國《僑報》11月16日載文《奧巴馬亞洲之行失意 對華料更硬》,摘要如下:
要評價奧巴馬總統最近的亞洲之行,用“失意”一詞似乎並不為過。
從20國集團首爾高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橫濱峰會,奧巴馬連日和多國領袖晤面,提議制訂具有約束力的目標來處理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包括遏止操縱匯率的作為,目標幾乎都是針對中國,但均無人響應。儘管G20和APEC的聲明都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這與美國主張相去甚遠。因為“競爭性貨幣貶值”手段只有在嚴峻金融危機期間才會使用,而美國想要的表述是“競爭性貨幣低估”。顯然,無論是G20還是APEC成員,都拒絕支持美國就人民幣匯率向中國施壓。
數月前,從巴西到德國,很多國家都還在高聲批評中國的貿易政策,人民幣匯率更是各種國際口水戰的中心。而如今國際之所以出現這種耐人尋味的變化,首先在於美國自己“失道”。在這兩場峰會召開前夕,美聯儲開啟印鈔機,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推出6000億美元公債購買計劃,變相實施“弱美元”戰略,扶持疲弱的經濟。華盛頓將其國內問題歸咎於他國,強迫他國服藥來治美國的病,包括歐盟、中國、俄羅斯,以及各新興市場國家,自然強烈不滿。於是乎,這兩場峰會轉為各國對美國的“公審”大會,令奧巴馬不得不尷尬辯護。而以往孤立中國、圍剿人民幣的形勢被徹底扭轉,中國反成“香餑餑”——各國爭相與中國溝通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