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晚,上海市發生火災的大樓明火已基本撲滅。 |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7日載文《火光中的歷史拐點》,摘要如下:
一場觸目驚心的大火讓兩天前的靜安一點也不安靜,整個上海更為火勢的凶猛感到吃驚。大樓的四面,由下到上,都可看見火舌吞吐,都說水是火的克星,但消防水龍一條條的澆灌,卻還是只能與頑強的火神在膠州路上膠著對抗到天黑。84歲的老太太都說,一輩子沒看過那麼大的火。
下來的工作已經在進行,包括檢討、追究責任、改善措施、全面清查防範,等等。
連日來的圍觀民眾出現各種情緒,難過的、不滿的、看熱鬧的、無動於衷的。博客韓寒說的雷人之語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響:為什麼盛會之後總要燒掉一棟樓?
也許有人會分析,這可能是盛會把所有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某個方面,也可能是盛會之後免不了的鬆弛感。但更可能是一個如此龐大的城市,在這樣變化的時代,無法完全避免的意外。
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全世界都說是個大工廠、大市場,事實上也是個大工地。從基礎設施到形象工程,從基本需求到奢華建築,挖土機、工程車在古老大地的每個角落穿梭開動,成就了節節升高的國民生產總值,帶起了不斷叠加的自信心。
其實這一歷史現象本身就是一場拉長時間的盛會,人們看到的是宴會廳中間的人群衣著隨著時間越來越華麗,步伐隨著時間越來越穩定,手頭隨著時間越來越闊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