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環球網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長李文的文章指出,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後,東亞地區原有的美蘇兩大陣營“兩極對立格局”由中美蘇“大三角關係”取而代之。90年代初冷戰結束後,中國、日本、東盟成為在東亞相互制約的三大力量。如今,隨著俄美的正式介入,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開始呈現一種“五角星格局”:俄美日印東盟各占據五角星中的一角,中國位居五角的中心。
全文如下:
東亞地區近來發生了一個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歷史事件,即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作為“特別嘉賓”,於近日出席了在河內召開的東亞峰會,且相關國家同意於2011年將兩國接納為峰會正式成員。
近年來,東亞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多種重大關係匯集和聚焦的地區,成為世界上主要大國謀求自身利益的重要場所。在地理上處於東亞之外的美俄兩國積極要求參加東亞峰會,表明國際社會對東亞全面崛起的認可和關注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也表明在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地區第一經濟大國後,東亞國際秩序開始圍繞相關國家的地區如何發展和與中國的關係發生調整和變化。
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後,東亞地區原有的美蘇兩大陣營“兩極對立格局”由中美蘇“大三角關係”取而代之。90年代初冷戰結束後,中國、日本、東盟成為在東亞相互制約的三大力量。
如今,隨著俄美的正式介入,東亞地區的國際關係開始呈現一種“五角星格局”:俄美日印東盟各占據五角星中的一角,中國位居五角的中心。
受金融危機打擊,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力嚴重削弱,歐洲經濟蕭條,東亞經濟不但受到的傷害較小,且目前正肩負起引領世界經濟走向復甦的重任。而中國則成為東亞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
2007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10年上半年中國則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2010年,中國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事實上已成為東亞的經濟中心,這一重大變化本身蘊涵的重大歷史意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
一個富有而強大的中國是東亞穩定的前提和保證。中國崛起勢在必然,中國在東亞的地位已無可替代。由於中國在和平發展方面率先垂範,自1990年柬埔寨戰爭結束以來,整個東亞地區沒有發生過國家間的戰爭,成為冷戰後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和平地區之一。可以預見,未來東亞國際格局發生一切較為顯著的變化和調整,都將取決於中國的發展與變化。
所謂“美國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只是一個難以真正落實的口號。對美國而言,中國的崛起不是遠慮,而為近憂。美國發現,依靠“美日同盟”構成東亞軸心,對東亞事務加以遙控,縱橫捭闔的美好時光已一去不返。美國的當務之急是證明自己在東亞的存在不是“多餘”和“累贅”。而它達到這一目標的選擇是:鞏固美日同盟,拉攏東盟和印度。因此,美國需要挑撥中國和周邊國家關係,不斷製造麻煩和糾紛。筆者認為,不被擠出東亞,成為東亞正式成員之一並與相關國家和地區一道分享東亞持續增長的紅利,恐怕是美國在東亞最終唯一能達成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