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認為,人民幣相對美元存在升值空間,但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不是消除貿易失衡的“靈丹妙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收支狀況,而且快速升值不符合中國的經濟利益,有可能會對剛剛回暖的對外貿易造成損害,因此匯率漸進式升值才是經濟發展的最優路徑。李稻葵指出,人民幣匯率調整應立足於中國國情,堅持可控性,並由市場機制決定,人民幣可以參照國際金融危機之前以每年3%—5%的升值幅度升值。早些時候,在中美匯率問題尚未達到今天的熱度之前,張禮卿也認為人民幣應該小幅度多次升值。
張斌認為,小幅漸進式的多次升值會吸引投資資本流入以及增加出口商長期合同的不確定性,讓人民幣兌美元一次性升值 10%比較合理。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匯率每年保持3%上下浮動。他認為要想準確界定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非常困難,而 10%的一次性升值幅度一方面考慮了讓人民幣匯率向合理均衡匯率水平靠近,解決貿易順差中的不合理成分,另一方面是考慮了我國經濟的承受能力。一次性較大幅度的升值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打消投機資本炒作。周其仁認為,加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於應對流動性泛濫的局面很有必要。人民銀行為了匯率的穩定,用基礎貨幣購買外匯,帶來相應的市場、物價、調控、管制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造成失衡。在操作意義上,人民幣一次性較大幅度升值可以防止預期造成的損失。
丁志傑設計了一個具體的“去美元化”的機制。“去美元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快速調整階段,重新構造一個只包括美元和歐元的貨幣籃子,籃子貨幣的權重按照貿易重要性的原則來確定,然後單向參考該貨幣籃子以實現匯率較快的調整;第二階段為相對穩定階段,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以打消來自市場的升值預期;第三階段擴充貨幣籃子的幣種,實行雙向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籃子貨幣的發行國家或地區與中國的貿易額應占到中國貿易總額的 75%以上)。該方案可以有效擺脫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依賴,增加與歐元的聯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