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德國之聲網11月24日載文《上海大火與急功近利的現代化》,摘要如下:
上海高層居民樓的一把大火奪走了58條鮮活的生命,它再次暴露了中國城市建築的安全隱患。
11月20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回顧了去年北京央視新樓的火災和上海13層在建住宅樓整體倒塌的兩起重大事故後寫道:
“這兩起引起轟動的事件反映了中國建築行業中極度無所顧忌的做法已成系統。這裡並不缺少法律和號召注意安全的呼聲。工廠或居民區發生事故後,第二天在事發地肯定會掛上‘安全第一’的橫幅。但是,在呼籲和落實法律規定之間有很大的缺口。為了快速廉價地建房,許多建築企業並不重視建築材料的質量和安全保護條例。
“它們往往與分派建房訂單的官員分享優先權。這個鏈條的終端是難以看透、互相交錯的工程外包,具體責任越來越不明確。有時為了按時完成某一建築階段,就雇傭臨時工。
“由於市場無序,國家並不象想象的那樣無所不在,只是有時進行干預,例如宣布檢查建築工地或事後給予嚴厲處罰。國家向公眾發出警示與平時的宣傳一樣,往往得不到認真對待:由於害怕竊賊撬門入室,居民常常封閉了住宅樓的防火門和救生梯。
“直到現在,中國意識的現代化只意味著速度和變化。一位橋梁工程師說,‘中國是一個由夢想驅動的國家,所以規劃首先要符合規定的目標’。過去數十年,城市幾乎沒有長久考慮,人們對短期內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行為習以為常。結果是建築物的質量極不相同,光鮮外墻背面的危險難以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