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亞運會規模越來越大 引發劇烈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5 21:30:46  


 
  亞運會需要非奧“特色菜”

  如果將運動會比作一桌體育宴席,那麼,非奧項目就是亞運會這桌酒席的“特色菜”。

  前十屆亞運會基本只設立奧運項目,非奧項目難覓蹤影。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武術、卡巴迪、藤球等一批非奧項目“入亞”。之後幾屆亞運會非奧項目繼續擴軍,並最終在本屆亞運會攀至頂峰——14個非奧項目,占所有比賽項目的1/3。

  長期在亞奧理事會任職的魏紀中表示,當初決定把代表亞洲不同地區特色的非奧項目納進來,主要是為了讓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奪取獎牌的機會,“這樣人家才有興趣參加亞運會。”

  獲得獎牌希望的增加,大大激發了那些體育弱小國家和地區的參賽熱情。自1994年廣島亞運會以來,每屆亞運會的參賽國家和地區都超過了40個。特別是最近兩屆亞運會,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無一缺席,實現了亞洲體育的真正大團圓。

  同時,這種設項原則也讓幾乎所有代表團“皆大歡喜”——多哈亞運會獲得金牌的代表團達到26個,接近參賽團隊的60%;獲得獎牌的更是多達38個代表團,占參賽團隊的84%。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25個參賽代表團金榜題名,獎牌榜上也已赫然登上了36個隊。

  宴席好吃不好吃,賓客應該最有發言權。德國慕尼黑奧申委主席維特日前在廣州觀摩亞運會龍舟比賽時感慨道:正是這些具有濃鬱地域風情的非奧項目,賦予了亞運會獨特的魅力。

  此言不虛。近些年來,世界上其他幾大綜合性運動會,設項大都向奧運會看齊,有的已經與奧運會完全接軌,惟有亞運會還保留著自己的風格。應該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非奧項目這一特色,保證了亞運會漸廣的影響力與旺盛的生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