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台“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今天在聯合報撰文,指出在東亞的變局中,台灣的安全與台海的和平,絕不能視為當然,或只是執政者的責任。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得到的。
文章說,兩韓開火事件與台灣的關係不大,但再度提醒我們:東亞的情勢仍是脆弱的、甚至險惡的;而兩岸關係則是“鬧中取靜”,深值珍惜。
二戰結束以後,東亞一直都是全世界除中東以外最脆弱、最險惡的地區。傷亡最多的韓戰及越戰都在這裡發生。原因很簡單。冷戰對立最尖銳的歐洲雖有政治及意識形態的對立,但在民族、文化、宗教、國家與經濟體的大小比例上,同質性很高。更重要的,因為美蘇兩大集團在此力量均衡,相互牽制,也對內節制,所以歐洲反而是最和平穩定的地區。
但東亞從來就不一樣。它有遠比歐洲複雜的基本結構。它不但民族、文化、語系、宗教遠比歐洲多元,而且有大國,有小國;有民主國家,有共產國家;有共和國,有君主國;有富國,有窮國。這個複雜結構加上彼此之間的歷史恩怨及不同的外交利益,使得在歐洲整合已經從煤鐵聯營一路演進到關稅同盟、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體、歐盟、單一歐元、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同時,東亞連最基本的自由貿易區都還沒有實現,更不要說建立共同管理安全問題的機制。
文章分析,更不利的是,東亞一直不是依靠強權間的權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而是靠弱勢平衡(balance of weaknesses)來維持和平穩定。換句話說,四大區域強權在此均力有未逮,不足以主導全局。美國政、軍、經固然實力雄厚,但它備多力分,實際投注有限。日本強經弱軍。中國大陸軍經皆弱。而俄國(或蘇聯)則政軍經三者皆弱。在這種情況下,大國之間的戰略關係不夠穩定。大國對小國的節制力也很有限,小國自然就有較多的操弄空間。即使沒有任何國家蓄意侵略或惹事生非,只要大國之間出現摩擦,或大小國或小小國關係處理不當,都會給東亞局勢帶來動盪不安,甚至軍事衝突。
最近這個“弱勢平衡”出現兩個重要變化。一是中國大陸的崛起。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十餘年的高速軍事現代化也讓它隱隱然已能阻絕援台美軍於一定距離之外。二是美國在今夏收拾伊拉克戰場之餘,慢慢回神到東亞地區,並開始一系列新的布局。針對這個新情勢,不僅美中雙方正在審慎調整雙方關係,其他國家也在小心評估因應對策。
迄今為止,台灣一直在周遭的暴風圈之外。美國與中共今年雖然幾度摩擦,但都小心地避免牽扯台灣。黃海、東海、釣魚台、南海的糾紛各方也都沒有任何人拉台灣下水。
台灣能夠“鬧中取靜”的原因也很明顯。不久前台灣曾經把自己及區域都帶到危險邊緣,現在透過兩岸和解及“活路外交”,大家總算都喘一口氣,當然誰都會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東亞和平基石,誰也不願意傷害它的穩定性。
展望將來,新局的出現必定會影響台灣的利益與地位。中國大陸、美國及其他東亞鄰國對台灣的期待可能會轉變。在東亞海上紛爭中,台灣的角色可避於一時,難逃於永遠。這些都需要朝野各界一起來關心、並理性面對。
兩韓的砲火提醒我們,在東亞的變局中,台灣的安全與台海的和平,絕不能視為當然,或只是執政者的責任。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