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讓城市成為活的“歷史博物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8 11:44:36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工人日報》報道,11月12日,國際博物館協會第二十二屆大會在上海落幕,3000多名中外學者為中國博物館建設“搭脈”,其中不乏直言不諱的聲音。

  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常務院長奧奎.恩威佐先生在做大會主旨發言時說:“在歐洲行走,宛如走在一座鮮活的博物館中,建築和生活方式都保持了一兩百年。然而在中國,情況截然相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處處如同巨大的工地,摩天大廈林立,到處都是現代化的文化景觀,中國的城市顯然還沒有想到把自己定位於成為歷史的活的博物館。”

  奧奎教授的這番話,既振聾發聵,更讓我們眼睛一亮,城市是鮮活的博物館,很新鮮、很前衛。這讓我想起知名學者馮驥才考察意大利後感慨萬千的話,他說“羅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來的,因為這是時間老人和歷史巨人的行為。如果扶起來,修補好,歷史時間隨即消失。誰敢去改動歷史?”正因為羅馬人有著強烈的博物館意識,他們才如此珍愛城市古老的建築。

  相比較,我們呢?近一二十年,中國城市經歷了大拆大建的陣痛,一些地方毫不心疼地將有著數百年、上千年的古建築推倒,毀壞古文化。2009年底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有超過3萬處登記在册的文物在經濟建設中消失。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建於北宋年間,距今900餘年的安徽泗縣釋迦古寺,最近在大拆大建中轟然倒下,只剩下一塊石碑,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漂亮商品房。還有建於唐代的雲南大理“龍首關”古城牆遺址,被正在修建的國道穿牆而過,毀壞嚴重。

  5000年的華夏文明涵養了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一點不比歐洲國家遜色,可歐洲人懂得城市是一座偌大的博物館,我們卻認為博物館只是城市一座標誌性建築,里面陳設著琳琅滿目的文物,這首先是一種觀念之差距、視野之短視。但更是價值觀之偏頗。

  眾所周知,博物館是見證歷史的神聖殿堂,是了解、學習歷史的大課堂,博物館展存的文物是閃耀歷史光芒的活化石,價值連城,容不得有一絲一毫的損壞。正因為歐洲人把城市視為鮮活的博物館,所以才有著強烈的珍愛古建築、古文化意識,他們知道這些見證歷史的建築失而不可複得,決不能從其身上榨取經濟價值。

  經濟發展是永恒主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則是發展這篇大文章的點睛、亮麗之作。城市是鮮活的博物館這一理念,當給我們深刻啟迪,促進中國城市華麗轉身,踏上經濟發展與古建築保護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