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戰略思想豐富的國家,要敢于和善于運用。應該轉變戰略思路,把提高國家發展質量、開發高科技的目光轉到更高、更大、更遠的視角。
從外部看,可以投向許多歐洲國家,在某些領域可以繼續與美國展開合作,適當採取老祖宗留下的遠交近攻智慧。虛虛實實,更有利于維護好自己的戰略利益和戰略安全,盡可能减少受制于人,更能縱橫捭闔、長袖善舞。畢竟中國與歐洲等許多國家之間,除了思想領域差異外,並無根本利害衝突。中國廣大的經貿市場是戰略籌碼,要在發展對歐合作方面善加利用,盡可能獲得中國想要的高科技等要件,不能再將這些戰略籌碼交與日本等國白白使用而無實質收穫和提升,反而為其侵害中國輸血。中國要有戰略自信,要看到離開個別國家一樣可以發展得更好,我們有類似的歷史經驗。
本質來看,發展高科技、提升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關鍵還是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延安時期和建國後三十年一些戰略思維現在看來是可資借鑒的,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兩個三十年足以讓我們做出深刻全面的靜心思考。因為高科技最終是無法引進和買來的,必須立足自身開發。這就需要扎實的科研精神,需要扎實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和環境建設。回顧建國後三十年國家安全和科技領域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們會受到很多啟發,錢學森老先生去世前所期待的就是這個意思。
憑心而論,當前中國的科研體制、教育體制、社會環境和氛圍存在諸多弊端,有些弊端還很嚴重,需要有魄力的改革和創新,從許多方面做出推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唯其如此,才能推動人才輩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追溯千百年來的中華民族歷史,特別是建國前後老一輩科學家的孜孜以求和愛國奉獻,可以發現中國知識分子的可圈可點,他們向來有匹夫之責,未必太在意功利。關鍵是要創造一個切實發揮知識分子聰明才智、充分為國效力的環境和體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優勝劣汰。
如果人浮于事、唯利是圖、急功近利、機械壓抑,是無法推動高科技發展的,也無法真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無法有效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形勢逼人、時不我待,為了中國的戰略安全,為了維護中國的領土領海,為了推動中國的發展質量新上台階,為了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良好教育科研環境、苦練內功,已經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在這些方面,寄希望于任何外部國家,都是靠不住的,歷史與現實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就保護稀土等戰略資源而言,中國需要繼續理直氣壯地限制出口,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加強國內管理和整合,加大對違法開採和出口的處罰力度。些許的出口必須換得中國想要的果實,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國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符合國際規範和世貿規則,不必每每解釋。雖然策略上可以適當靈活,但戰略原則必須堅持。
要避免做出前後不一致的言行和决定,保持國家自信、威信和國際尊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原則,不為浮雲紛繁和國外炒作所誘導所蒙蔽,不被個別國家的戰略策略公關所迷惑和各個擊破。如此,對內也可以贏得人民的進一步信任和擁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