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代表李高(右)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發言。 |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德國《新蘇黎世報》12月1日載文《北京利用坎昆改善形象》,摘要如下:
現在,北京想在坎昆峰會上去掉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談判時所留下的不良印象。因為對這個大會的期待甚小,中國人確實可望得到一些積極的報道。北京的談判代表黃惠康在準備階段暗示中國在一個關鍵的分歧點上會向西方工業國家妥協,即對中國的排放統計之審核。
來自坎昆的積極報道對中國人是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防止氣候保護會談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失敗。
中國的立場畢竟在聯合國裡得到其它發展中國家和新工業化國家的很大支持。而西方政治家則要求,氣候問題今後也應在其它的決策團體中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比如G20。
儘管表現出做給人看的靈活性,但實際上自哥本哈根以來,中國和其它國家一樣,氣候政策的原則立場少有改變。北京以“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為座右銘,想在今後的氣候保護協議中堅持《京都議定書》的協議,即只有工業國家必須有固定的減排義務,而新工業化國家自己決定目標。
中國計劃至2020年將其能源效率改善40%到45%,以2005年的起始年為准。 面對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這就意味著,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今後數十年裡不會減少,只是比以往增加地慢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