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5月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第一場大範圍會談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發言。 |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外交部網站消息,國務委員戴秉國發表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談中國外交,全文如下:
國際上有些人說,中國有句話叫“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猜想中國宣布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在自己還不強大的情況下施展的一種陰謀詭計。其實,這是無端猜疑。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繪制了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在對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是對當代中國對外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達到什麼目標和怎樣實現目標的深刻闡述,對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外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中國為什麼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非主觀想象或拍拍腦袋的產物,而是我們深刻認識到當今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今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因勢利導,因時適變,走出一條既符合世界發展潮流又符合本國國情的路子來。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由於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迅猛進步,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儼然成了“地球村”。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利益交融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變得越來越廣,需要攜手應對的問題越來越多,互利合作的願望越來越強,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已是一種“利益共同體”。任何國家哪怕是最強大的國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單打獨鬥,任何國家的行為不僅事關自己,也會對其他國家產生重要影響。那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武力征服、威脅別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謀求發展空間和資源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那種以意識形態劃線,以各種理由拉幫結夥,一方或幾方就想獨攬世界事務的做法,也越來越不得人心。在日益增多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前,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各國唯有同舟共濟而不是同舟共“擠”,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鬥”,才有出路。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從搞計劃經濟到推進各方面改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狀態和片面強調自力更生,到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國際合作;從以意識形態劃線到主張各種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和諧並存,全方位發展對外關係,中國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牢牢把握現階段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也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同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新世紀頭20年由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大國關係相對平穩和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提供的發展機遇就可能喪失。
二、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研究借鑒其他大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發展道路,既是我國發展戰略的重大抉擇,也是我國對外戰略的重大宣示。
我把這條道路的特點概括為“五合一”:一是強調發展的和平性。中國不但不會搞西方列強侵略、掠奪、戰爭、擴張那一套,還要把我們的力量用來為世界和平服務,將發展與和平有機統一起來。二是強調發展的自主性。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的根本特征,自力更生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三十多年來,我們始終把發展的基點和重心放在國內,主要靠改革開放,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奮,靠不斷擴大內需,靠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求得自身發展。三是強調發展的科學性。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既著力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又積極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確保和平發展進程有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四是強調發展的合作性。中國是國際大家庭的一員,只有風雨同舟、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才是最符合自己和別國利益的。我們主張對外要友好,不要敵視;要合作,不要對抗;要互相信任,不要相互猜疑;要平等相待,不要強加於人。五是強調發展的共同性。中國堅持自己的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與世界各國實現共同發展,決不做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我們知道,要想自己發展,必須讓別人發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須讓別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須讓人家也活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