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2月1日起,在中國延續多年的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正式終結。 |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7日載文《是時候終結“外資情結”了》,摘要如下:
隨著中國官方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中國的內外資企業稅制得以全面統一,外企在稅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被徹底終結。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對待外資一直存有一種特殊情結:為了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中央到地方都曾給予外資不同程度的優惠;而在民間,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供職於外企被視為一份極大的榮耀。
不可否認,在締造中國經濟奇跡的諸多因素中,外資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中國今後的經濟發展還將繼續借助外資力量,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這種“外資情結”的驅動之下,中國經濟中內外失衡的現象正變得越發明顯:在各地掀起的招商引資熱潮中,惡性競爭、衝撞紅線的故事屢屢上演,甚至一些中國國內企業為了獲得同樣的“超國民待遇”,不惜輾轉變身為外資企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以及中國經濟成熟度的提高,中國企業生態中三大主角——國企、民企和外企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回顧即將過去的2010年,中國企業江湖中發生的,絕不僅限於“終結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呼聲,還有關於“國退民進”和“國進民退”的爭議,這些都是全面競爭時代來臨的明顯征兆,而這些市場的主角也期盼有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讓彼此間的競爭少一些政策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