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日本右翼:日本國民的別動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3 00:20:40  


 
  對此中國學者可能會進一步辯駁說,安倍就是日本右翼勢力中的一員,他自然要維護自己錯誤的歷史認識。歷史認識問題這裡暫且不論,這種反論引發出的難題將是災難性的:如果日本國民的代表亦即日本政府由右翼勢力把持,那麼同日本右翼的鬥爭不就意味著同全體日本國民的鬥爭嗎?上述從“少數日本右翼勢力”出發的日本論述,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更為根本的問題是,如何理解日本右翼? 

  其實,倘若以公正的、而非意識形態化的態度面對歷史事實,我們自然就會得到準確的答案。在這個意義上,堀幸雄的《戰前日本國家主義運動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乾淨的歷史畫面——一幅關於日本右翼勢力的歷史叙述。這部通史告訴讀者,明治改元(1868年)以降,日本右翼勢力始終都是日本國民國家乃至帝國建設的主要參與者,發揮了獨特的政治作用。關於這場運動在意識形態上的得失,作者並未討論,因而我們這裡也存而不論。讀者首先可能感到好奇的是,日本右翼勢力究竟為何物?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能量?本書雖然未專門討論這些問題,但從其事實叙述中,我們可以抽象出兩點要因,即日本右翼具有高度的行動性與思想性。

  第一,日本右翼的首要特征是富有行動能力。這種性格的根本成因在於,其主體源流乃是明治維新前後的下級封建武士。如同歷史學家指出的一樣,明治維新主要是日本武士階層主導的一種自上而下的國內秩序重構。不過,在維新政府成立後的政治改革中,武士階層除了部分進入政府之外,其他則成為無枝可依、自由浮動的浪人。這種階層的變動的意義立刻顯現了出來——這些試圖為天皇的新政府建功立業的年輕人,不得不在社會、在民間開辟另外一種政治舞台。因此,1873年因主張武力征討朝鮮而被迫下野、其後舉兵反叛並失敗自殺的明治開國元勛西鄉隆盛(1827-1877)被視為右翼的源流,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