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風險齊增 須走高端路線
據環球資源近日對該公司的買家社群進行的一次調研顯示,出口成本以及風險的增加已經成為當前買家採購的主要挑戰。這必然導致買家採購行為、採購策略的改變;買家或會將其採購成本和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同時對供應商在產品價格、產品附加值以及服務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對於中國供應商來說,除了降低產品價格、控制成本以外,走高端產品路線已經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出口策略之一。
同時,該調查還顯示,有52%國際買家表示他們目前在採購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中國出口產品報價提高,在面對人民幣升值問題時,68%的買家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他們在中國採購造成了影響,其中54%的買家表示中國產品出口報價已經提高了,16%表示他們對中國的訂單正在減少,15%表示匯率問題令付款障礙增加,11%表示這直接導致出口報價變動頻繁,4%表示影響不明顯。
買家:希望出口企業透明化
對於中國的出口企業,多名國際買家在論壇上都表示,不管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與出口企業進行更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希望出口企業有更好的生產流程和保持一個開放的、有足夠透明度的生產。
美國著名的買家Silk Road International (國際絲綢)首席執行官David Dayton 先生表示,由於“中國製造”的價格上漲,買家未來採購方面的策略既有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尋找更低價的產品,也有在中國尋找更加優質的產品,但大多數買家都會繼續在中國尋找更加優質的產品。因為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來改善產品質量和工藝,而且改善的機會要好過世界上其他的國家。
對於買家來說,他們在簽訂了定單之後,不希望供應商在未經過買家許可的情況下改變外觀和設計。並且不希望看到不能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的樣品。同時買家在參與供應商的生產過程的同時,希望供應商能夠開放、保持透明度。另外,供應商一定要允許第三方的質檢機構進行檢驗,並遵守第三方的檢驗報告。
David Dayton強調,出口企業更好的流程加上生產中的透明度,可以解決出口企業與買家之間雙方關係的問題,同時可以創建跟外方買家更好的關係。同時,中國出口企業的整體趨勢是在轉型升級,這個過程也就是關於質量和自動化更好的預測、更好的流程控制,這樣既讓買家高興,也讓中國供應商有利可圖。
學者:出口企業應首重“虛擬製造”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石寧表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出口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尤為重要。現時國外的買家對中國的製造商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這些要求和產業結構上的定位綜合起來都給中國的製造商管理供應鏈造成了挑戰。
他認為,中國出口企業應該建立一個“FAST”供應鏈。FAST是四個字母的構成。F是指Flexible,從供應鏈來講它是一種柔性,這是最重要的生產規則。供應鏈就是柔性,因為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二個是Active,這決定出口企業是主動的供應商還是被動的供應商,這是未來能不能留在市場的關鍵因素。第三個是Sensitive敏銳。第四個是Total-Cost-Of-Ownership全局成本考量。這四點構成了供應鏈最重要的緯度。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動供應鏈協調者即主動滿足來自買家的不合理要求。也就是在客戶提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出口企業自己尋找契機,在主動滿足客戶提出的額外要求過程中實現服務範圍擴大和延伸,最後使客戶對自己的企業產生高度的黏性。這個模式就是“虛擬製造”。
同時他強調,出口企業應該“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所謂“一顆紅心”就是企業要對國家未來轉型成功有堅強信念,兩手準備就是出口業務和國內業務都要發展。
企業:增值服務比提價更重要
雖然大多數的國際買家對“中國製造”的漲價行為表示可以接受,但許多珠三角出口企業卻表示,未來要繼續保持“中國製造”的出口優勢,重要的不是漲價,而是產品的研發和客戶的增值服務。
深圳市彩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飛表示,雖然他們生產的主要是生產電子產品和促銷的禮品,屬於傳統型出口企業。而且目前由於人民幣升值,很多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可能會相應的提高價格,但他們不會提價。因為他們是做市場上很普通的用品,匯改給他們造成的影響不是很大。相反他們的重點放在了產品的研發和客戶的增值服務方面。
深圳市艾森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於曉亮也表示,雖然該公司的主要市場仍在歐美地區,但他們是做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品,人民幣升值對他們的影響不會很大,所以也不會因此而去提價,他們的價格是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來確定。
於曉亮坦承作為製造商來講他們也會關注成本,但成本的控制有很多方法,提價是最後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因此,他們的重點就是產品的創新以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自己的產品在同等價位下更具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