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在轉型期,生存環境的複雜性深刻影響著年輕人這個群體。他們在為不同的事情苦悶和焦慮著,就業、買房、買車成為多數人永恒的話題,“房奴”“車奴”“孩奴”成為他們頭頂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我們無法僅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述這群年輕人,畢竟年輕人的腳步走得是如此之快。但我們能從世界對中國青年的看法中,捕捉到這個年輕群體的一些特點。這其中既有褒獎,也有批判;有客觀分析,也不乏片面誤判。我們需要用理性和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通過外國人的眼光來更全面了解這個群體,也讓這個群體更冷靜客觀地了解自己。
外媒眼中中國女性的五大特色
相對於西方,“東方女性”特有的氣質和美感,似乎形成了一種慣性的思維。
如今,在中國越來越走向世界中央舞台的背景下,中國女性、尤其是中國年輕一代女性的國際形象也變得豐富多元起來。
從外表到內心,從宏觀到微觀,外國人的鏡頭聚焦中國女性。在他們眼中,中國女性“勇敢、有野心,掌握著家庭的財政大權,正成為中國經濟發電站中新的發電機......”
有些時候,重慶是霧蒙蒙的。不過一到晴天,人們就會到公共廣場放風箏、打羽毛球。圖片轉自美國《外交政策》雜誌
交通擁堵,住房緊張,人口膨脹……大城市正遭遇“城”長的煩惱,“逃離北上廣”的口號在人群中也愈發響亮。
當人們對一線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不斷質疑之時,隨著國家的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沿海產業轉移等多項戰略的不斷推進,那些曾經並非主流的二線城市正加速向前發展。它們成為城市化發展中的新星,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西方媒體對於中國的這一變化也顯得格外敏感。這些“後起之秀”成為國際媒體的“新寵”,也為它們觀察中國城市化開了新窗。
“逃離北上廣”不論是一時洩憤也好,真實呼聲也罷,對於年輕人來說,在城市與自身之間完成雙向選擇,找到能夠提高自身生活品質的地方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於這些倍受矚目的新興城市來講,儘管已取得了不俗成就,但決不能因此沾沾自喜,盲目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之類的口號;應當認清當前發展中面臨的諸多挑戰和困境,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理性選擇。
這些“非主流”城市能否重繪中國經濟版圖,帶領中國城市發展進入嶄新時代,我們將拭目以待。
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實現政府對義務教育負全責。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新中國六十多年,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中國的教育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到教育改革,小到學生的書包、高校開學,甚至性教育內容,外媒都給予了廣泛關注。這背後既有挑剔的目光,也有善意的評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