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像是邵傑這樣的孩子不知凡幾,在餐館、三百店可以看到很多本應該在讀書的年輕男孩女孩在工作,他們大多數都是讀到高中,有的甚至是初中,就不再繼續求學,轉而去自己家的店里幫忙,或者在外面的店里打工,開始了謀生之路。
還有很多的華人後代,生在葡萄牙,長在葡萄牙,相對於之前提過的孩子們,這批孩子能夠更容易的融入葡萄牙社會,這些孩子相較於生長在中國的哥哥姐姐們,在語言和文化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他們沒有語言障礙,其次他們從小接觸和學習的是西方社會思想理念和文化,這些都使他們比較容易進入主流社會。在這些孩子們逐漸長大的同時,老一輩在葡萄牙打拼的華人們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兩鬢斑白。這些出生於華人家庭,又在葡萄牙長大的年輕人,今後究竟要如何看待和選擇他們未來的職業和出路,是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繼承上一輩的祖業,將父輩們所開創的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還是改弦更張,另辟蹊徑,尋求自己的出路呢?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思想,父母對孩子們悉心栽培,希望給孩子們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目的是希望在自己年老之後,孩子們能夠孝順、贍養自己。在葡萄牙的父輩華人們也是如此,他們每天忙碌於工作,給家庭積累財富,提供給自己的孩子優質的物質生活,但是卻忽視了對孩子們精神文化的滲透。很多生長在葡萄牙的孩子們,似乎已經忘卻了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身份,甚至還很多孩子會說“我是葡萄牙人”。這些身揣西方價值觀的孩子們,已經對中華的文化價值觀念產生抗拒的心理。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丟失,同時也讓成長中的孩子們缺少對“家庭”這一概念的理解。
很多華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約束的很多,給予的自由相對較少,這也使得身處國外,接受西方思想的華人後代們無所適從。很多孩子告訴筆者,他們放了學,很少能向其它外國孩子一樣,去學習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相反的是感到父母的店里幫忙,他們說已經習慣了工作。但是對於父母的經營的生意,自己都沒有興趣,只是礙於父母的壓力不得不到店里幫忙,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像這樣迷失在理想和現實中的華人後代還有很多,這些承載了父母希望,同時又擁有自身夢想的後代們,在現實與理想間難以抉擇,這也暴露了後人的教育問題,對於後代們的出路是繼承祖業,還是尋求夢想不得不讓我們這些旅葡華人們深思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