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是奧巴馬政府的既定政策,從2010年起在美國外交的日程表上這個進程大大提速。但此時的美國,是在國內經濟一片低迷、國際上被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折騰得焦頭爛額時來到黃海的,經濟政治形勢與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時期相似甚至更糟。
尼克松時期的美國急於從越南戰場脫身,在亞洲盡量減少對手,以集中力量應對勃列日涅夫蘇聯的咄咄攻勢,保護美國的核心利益;反觀今天美國戰略家們是在不斷增加對手的情況下來推行美國的利益。2010年,面對同樣的從伊拉克撤軍和嚴重的國內經濟危機,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來到亞洲,告訴盟國,美國要背起昔日尼克松已卸下而今天美國人又背不起的包袱,並自封為亞洲的天然領導者。已是滿身創傷,其口氣還如此逼人。
問題是,今天的美國已不是剛剛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時的美國,而是一個在伊拉克被拖得傷痕纍纍,在阿富汗被打得進退維谷,經濟一片低迷的美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攪局南海遭受的挫折,或許可說明一二:
“天安艦事件”後,美國立即與韓國開展大規模軍演,與此同時,又與昔日的敵手越南舉行歷史上首次海上聯合軍演,然而,就在“華盛頓”號航母停泊越南的第二天(8月9日),菲律賓外長羅慕洛一點也不給希拉里面子,他對記者稱,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應當和中國進行嚴格的雙邊談判,不能有美國或其他方參與。即使是越南也不領情,就在航母訪問後的第10天(8月22日),越南國防部代表團訪問中國並明確表示:“越南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軍事同盟。”
在美國國力最強盛的時候,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都不買美國的賬,難道今天的美國還能比半個世紀前做得更好嗎?
兩任羅斯福總統都明智地決定不在東北亞動手
東北亞歷來是大國關係重組的發軔之地,面對美日韓的咄咄攻勢,中俄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有了更多共同的利益訴求
自二戰之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20世紀50~60年代以“反共”為目的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失敗,繼而21世紀頭10年以“反恐”為目的的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的膠著和失敗均說明,美國沒有獨吞世界的能力,對美國最有益因而最具可持續性的外交,是與大國分享利益的外交。這是兩任美國總統——20世紀初的西奧多.羅斯福和二戰時期富蘭克林.羅斯福戰略哲學的精髓。
拿東北亞地區來說,儘管美國在離東北亞最近的阿拉斯加有自己的軍事基地,但美國歷史上,兩任羅斯福總統都面臨過並且都迴避了東北亞的挑戰,明智地決定不在東北亞“動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