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中日之間關鍵的釣魚島問題,日本從以往的含糊其辭和低調處置,變為公開否認釣魚島爭端存在並高調加強其實際控制和占領,對中國的漁船、執法船只進行對抗、監視和驅趕。 |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評論員 蕭琴箏)近來,日本首相菅直人、駐華使團在中日友好的名義下,從多個管道和方向推進對華戰略,以求在中日關係僵持的態勢下,在鞏固既得戰略利益的同時,繼續取得全面開花、達到多個目標的戰果。
日本的目的主要有:第一,對所謂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進行再確認,單方面認為染指東海油氣田開發是這一關係框架的試金石。第二,推動日本人自作主張理解的、嚴重損害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所謂東海原則共識,以求一方面侵占中國東海油氣資源,同時穩步推進對中國東海的實質侵吞和蠶食。第三,加強對話經濟關係,借助日本占據的經濟和技術高端,繼續從對華經貿關係捆綁和吸附中攫取巨大利潤。繼續讓中國成為日本商品市場和資源來源地,同時利用不斷升級的高技術獲取最大邊際利潤,獲取技術和經濟主動權。第四,通過挑撥中美關係,一方面強化日美同盟,同時讓中國對“拉日離美”繼續抱有幻想,利用中美之間的客觀分歧和互信缺乏充分漁利,壯大日本自己,給日本大規模擴軍提供合法性。
如果說以往幾十年日本對華戰略尚在友好的旗號下隱蔽推進、軟性推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盡量避免刺激中國,盡量避免引起中國上下的警覺;那麼從2010年下半年起日本各路政治勢力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變得急不可耐。日本開始堂而皇之用一系列言行證明壓根不把中日友好當一回事,中日友好工具性的一面充分暴露出來。也即,日本已經不在乎刺激中國,不在於引起中國警覺,其目的就是要通過不斷的持續刺激、挑撥、挑釁,攪亂中國的陣腳和東部邊境、周邊環境,盡可能延緩和牽制中國的發展壯大。這也就是近來日本在政治、軍事、安全、外交、技術等各個方面對華全面強硬的背景和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