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新華社報道,從河北省沽源縣文保所了解到,元代察罕腦兒行宮遺址範圍目前基本確定。
沽源縣文保所所長白雲輝介紹說,元朝實行“兩都巡幸制”後,在上都東西兩側建立兩座行宮,一座位於內蒙古多倫白城子,稱為“東涼亭”,一座是位於沽源縣小宏城子村的察罕腦兒行宮,也叫“西涼亭”。在元朝近百年的歷史中,每年春秋時節,元朝皇帝都會率領官員在察罕腦兒停駐,舉行狩獵活動、召見臣工、宴請宗王等,察罕腦兒行宮成為元朝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對小宏城遺址勘探,察罕腦兒行宮遺址範圍基本確定。經過勘探,文物工作者以行宮為中心發現了2公里到3公里範圍的元代遺址,包括行宮內的12座建築物遺址,其中,察罕腦兒行宮東西長330米,南北長360米。行宮外圍還發現了當時專為行宮設置的管理機構——雲需總管府等3座行宮附屬建築。此外,還發現了漢白玉螭首、漢白玉雕花角柱、高80多厘米的漢白玉柱礎及彩色琉璃等建築構件。
察罕腦兒行宮建於1261年,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元代行宮遺址,集中代表了元朝行宮的建制和歷史作用,為研究元代經濟、歷史及“兩都巡幸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為加大行宮遺址保護,沽源縣2010年將行宮遺址內的160畝耕地進行置換,對遺址進行封閉保護,並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