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東方早報刊載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吳心伯的文章指出,上世紀90年代,中美關係處在一個不確定的動蕩期,當時國內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如果把2009-2010年看作是後危機時代中美關係發展的第一個回合的話,那麼這個回合就向我們揭示了今後一段時期兩國關係可以好到什麼程度以及可能會壞到什麼程度。
中美關係可以好到什麼程度?看一下過去兩年雙方的這些紛爭就知道了兩國關係向好的限度。美國不會停止對台售武;不會停止打西藏牌;不會放棄在亞洲防範和制衡中國的戰略;在國際問題上需要中國合作時,不會放棄向中國施壓的手段。反觀中國,美國一段時期以來大加指責的一些基本立場和政策也不會輕易改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要根據自己的國情調整;堅持鼓勵中國企業自主創新以加快技術進步和經濟轉型;在處理朝鮮半島問題上把該地區的穩定放在首位;在處理國際問題時慎對制裁,反對動武。在這些分歧背後是兩國不同的利益考慮,利益難以調和,政策分歧就無法消融,兩國關係的向好就受到了限制。
那麼,中美關係又可能壞到什麼程度?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會引起中方的反擊,但不大可能導致兩國的貿易戰;中美在人民幣匯率和美元貶值上的爭吵不會導致貨幣戰;美國對華艦機偵察有可能引發兩軍間的意外事件,但不大可能升級為嚴重衝突;美國插手中國周邊事務會引起中美外交緊張,但不至於導致整個雙邊關係出軌。套用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拯救“兩房”的邏輯,“它們太大以致不能垮掉”,中美關係也是這樣。中美兩國在雙邊關係中的利益太大,以致不能讓它崩盤。雙方都學會了克制,學會了管理,這就有效地防止了兩國關係變得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