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巴托對此觀點給出的根據是,14世紀初,伊利帝國蒙古皇帝哈贊命令其宰相拉施都丁主持編纂的史書巨著《史集》(歷時10年編成),便明確記載“蒙古人記憶中最遠古的歷史”是幾千年前源自大青山的乞顔部。根據《史集》的記錄,在朱耀庭所著的《成吉思汗傳》裡說:“蒙古的遠古祖先是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與匈奴東西並立。匈奴的冒頓單於打敗了東胡軍,殺死了東胡王,東胡餘眾四散奔走……在四散逃命的東胡餘眾中有……兩個男人名叫捏古思和乞顔。他們……躲入一座大山中……這就是今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旁邊的一座高山。”而匈奴王冒頓是公元前2世紀人,他打敗了蒙古乞顔部。“所以,蒙古乞顔部是2000多年前從大青山東遷,最後抵達額爾古納一帶的。蒙古人哈贊皇帝都記錄其祖先源於大青山,而且還清清楚楚記錄的是"乞顔"部,這不是蒙古人自己對其先族的"最遠古的記憶",又是什麼呢?”
蒙古遠祖是誰?
對於蒙古人遠祖這個問題,齊巴托說,漢族的遠古祖先是傳說中的黃帝,那麼蒙古人(芒人)的最早而且有記載(不是傳說)的祖先就是葷粥族。在司馬遷《史記》中記載道:“黃帝北逐葷粥。”這說明葷粥族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形成了,也就是說,葷粥是早在5千多年前與黃帝同時代的民族(或部落)。其後來發展成漢籍所稱的“八狄”,其中一狄就是匈奴。而匈奴和東胡本來就是一個民族,都是“胡”。所以,與東胡相比,匈奴也應該稱其為西胡,但都是胡,都是葷粥族的後代。同時與黃帝同時代的葷粥人,經過匈奴或東胡,在大青山(陰山山脈)一帶形成後,其中一部分人(乞顔部或芒郭勒人)東遷到額爾古納。
說起東胡,就得說說北方另一個游牧民族“鮮卑”,這又是為何呢?齊巴托解釋道,“鮮卑”本來不是一個民族,是山名,即鮮卑山,今在內蒙古科右中旗西。東胡人遷到這兒,被漢人看做是鮮卑山人,故稱為鮮卑族。其實他們還是地道的蒙古人(芒人)。今人應視其為“鮮卑蒙古”。後來的室韋,實際上就是鮮卑,是鮮卑的諧音。所以,蒙古族是鮮卑山人的直接繼承者,也就是“蒙兀室韋”。唐時的“蒙兀”是廣義的,它包括乃蠻、克烈、衛拉特、汪古等等,指整個北方蒙古語部落。因此,還可以說,蒙兀並非指一個小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