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濤和奧巴馬重新定位“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 |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特約作者 王名舟)世人矚目的2011中美會談於1月21日完滿落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華盛頓與芝加哥兩地,與奧巴馬總統就中美關係和兩國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與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會談發表了6000字《中美聯合聲明》。雙方表示“一致同意,順應時代潮流,致力於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中國認為,這是兩國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新定位。這一定位將推進兩國共同利益,應對二十一世紀的機遇和挑戰。
長期以來,美國秉持對中國的傳統偏見和反華意識形態,堅持將中國看作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敵人,認為中國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對美國國家利益巨大潛在的威脅,矢志加以遏制。1979年中美建交,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家社會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向西方接軌,中美經貿開始快速發展,兩國交往亦迅速增加。但美國仍然堅守冷戰思維模式,在國際政治領域絲毫沒有減少對中國的抹黑宣傳和攻擊,使兩國在其它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頻生枝節與障礙。
2009年11月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後,沿襲歷任總統實行的“訪華簽協議,回國就變卦”的不成文規,照舊揮舞意識形態大棒敲打中國。
一年多來,美國一方面繼續以“共產主義”、“專制”、“人權”、“民主”等術語壓縮中國的國際政治空間,並以實際行動支持所謂“民運”、達賴喇嘛、“疆獨”熱比婭等反中國的政治組織;另一方面也積極參與製造出新的輿論對中國加以遣責或進行妖魔化宣傳。例如,2010年2月18日,即奧巴馬訪華歸來不久,就執意會見藏獨領袖達賴喇嘛,引發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提出嚴正交涉;10月,劉曉波“諾獎”鬧劇發生後,美國眾議院於12月9日通過決議案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被中國抗議是干涉中國司法的行為。其實,劉曉波其人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海外,支持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國人中的“民運”人士而己。而“民運”人士也是不應當枉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