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印度政壇由比較保守的印度人民黨率領一大批小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執政。印度崛起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促使印人黨提前舉行大選,打出了“印度光芒四射”的競選口號,認為乘著印度經濟崛起的東風,可以將政治權力進一步鞏固。因為這個估算,當時大部分預測都十分看好印人黨,可見印度崛起無論在國際上到底信者有多少,至少在國內政治這一頭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事實。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大選結果居然讓近10年未執政的老牌政黨國大黨反操勝券,並且一口氣又在2009年再次贏得大選。
印度經濟究竟崛起成什麼模樣了?對這個問題,很多國際機構和經濟學家都有分析和預測,近年來有些研究特別注意到了印度經濟發展的一些比較獨特的方面。例如印度人均GDP1200美元左右,可以算是國民收入非常低的發展中國家。按一般規律,這樣低的國民收入,其產業中服務產業的比重應該也較低,但在印度,服務產業的產出居然超過50%,遠遠超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
與此相對應的是印度國內消費占其GDP的比例也相當高,這導致了經濟學上很難解釋的一個現象,姑且稱其為“國內消費和投資推動型的經濟起飛”,是印度的特殊性,因為這種方式一般只見於發達國家成熟的經濟,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步階段一般都要依靠外國直接投資和高儲蓄來實現經濟起飛,而在此階段政府干預經濟的作用都比較大,印度的發展進程似乎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最近也有喜歡用標簽者,將印度模式稱為“孟買共識”,以對應於“北京共識”或“華盛頓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