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在未來有可能實現一個沒有嚴重對抗的第一第二的角色轉換。 |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環球時報-環球網(北京)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的文章指出,其實一直以來,中國對美國都是愛恨交加。中國人對美國積極向上的那些表現是喜歡的,而且根深蒂固,這種喜歡不會由於美國存在消極落後的表現或者在我們的認識中存在美方製造中美矛盾而消失。不少中國人願意去美國留學,其中多數人是因喜歡而去。
當前世界上有兩種模式可能對中國有借鑒意義,一是美國模式,二是新加坡模式。當新加坡模式擴展到中國,由於中國規模的巨大,形成新的中國模式。但美國模式的一些方面仍是中國一直在努力學習的。
2010年中美關係變得緊張。2009年奧巴馬上台之後對中國表達出積極善意,我認為是我們錯過了他在2009年向我們表示的善意。我個人認為奧巴馬是一位罕見的好領袖,他從內心中確實對競爭者表示了尊重。以對台軍售為例,有一部分人認為奧巴馬對華友善,而且中國實力已經顯著增強,中美差距在縮小,因此認為美國對台軍售應該停止,這種主張當然有愛國的一面,但是我們可能錯估了自己的能力,不夠真正的現實主義。可以說中國對自己和對美國都產生了錯覺。
但我認為我們不會因此錯過美國,因為美國人民一直是我們的朋友。儘管中美走岔60年,但是美國這個朋友我們不會失去。毛澤東說過,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這個判斷是對的。而認識到美國的偉大,也是中國人自信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