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計劃委員會聯席主席Montek Singh Ahluwalia告訴記者,由於國家投資的不足,印度“十一五”(2007.4-2012.3)期間對公路、鐵路、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行業的實際投資比預計投資額(6.64萬億盧比)顯著減少21%,僅為5.2萬億盧比。其中,公路方面投資縮減主要由於頭三年國家公路管理局投入的不足;在鐵路方面,“十一五”規劃投資預計2萬億盧比,比原計劃減少23.3%。港口建設方面,投入力度更是大大低於預期,僅為406億盧比,降低了53%。
中國30年來在經濟改革方面的成功令印度政府欽佩。“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很豐富的經驗,而且有大量的資金,我們期望中國企業能夠加大對印度基礎領域的投資。我們獲得發展,你們獲得市場,相互開放,兩全其美。”Ahluwalia說。不過他同時表示,印度不打算將電力、民用核電等關鍵部門交給外國人來經營。
年輕人打開消費市場
印度工商協會秘書長Amit Mitra再三向記者表示,願為中國企業到印度來投資提供咨詢。“歡迎你們到印度來建廠,希望你們進入有很大消費市場的領域,最好是進行家電方面的投資。”
Amit Mitra提醒中國企業關注印度人口的年齡結構“年輕化”的特點,因為年輕人都要消費的,比如印度11億多人口,有7億手機和網絡用戶,他們一定還需要彩電、冰箱等家電和電子消費品,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Amit Mitra說:“印度人剛剛習慣使用煤氣灶,在油氣灶方面,中國產品已經超過了GE(通用),在煤氣灶上卻還比不上通用。另外海爾也還沒有超過三星和LG。你們中國不是有技術有資金嗎?帶著你們的技術和資金來吧,印度是個大市場!”
在班加羅爾做生意的Jacky經常上海德里來回跑。他覺得印度的投資環境挺不錯。“往往頭一兩年是試探,第三年是蟄伏,第四年是豐收年。前期不了解印度,會花較多的冤枉錢,通過一些時間摸到門道之後,就會慢慢融入到印度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