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刊文說,周四,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下調日本信用評級的消息曾令市場不寒而栗。與往常一樣,稍後人們更清醒地意識到,評級機構對於一個國家信用可靠性的評價幾乎是不相幹的。由於日本國債有94.5%是在國內銷售的,真正重要的是公共部門繼續得到私人部門的信任。迄今為止日本在這方面並無問題。債券拍賣繼續得到充分認購。收益率雖不斷上升,但仍處於低位。
文章指出,這種市場信心並不意味著標普判斷失誤。要證明其9年來首次下調日本評級的合理性,這家評級機構可以找出很多條理由:日本的政府總債務已達到人均520萬日元(合6.3萬美元),高於一個工薪階層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而日本政客則顯然無法在避免嚇跑支持者的情況下,談論增稅舉措。
此外還有一些不那麼明顯的跡象:勞動力資源穩步縮減(移民本來可能減緩本地人口下降的影響,但去年外籍人士數目出現了48年來的首次減少);還有,日本已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淨進口國,似乎表明日本的貿易平衡正轉向逆差。
即使不增稅,日本財務省也可以將這種令人昏昏欲睡的狀態維持不少年——直到國內儲蓄低到一定程度,迫使日本開始吸引國外買家。(除了坐擁大量儲蓄資金、貸款需求又接近於零的日本銀行之外,誰會購買收益率僅為1.24%的10年期債券呢?)與此同時,在投資者打瞌睡之際,日本公共財政明顯不可持續的性質,正困擾著該國新任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Kaoru Yosano)。他曾利用首次接受國際報紙採訪之機,形容利率上升是他的“噩夢”。
這之所以是一個夢,是因為它將意味著通脹預期和風險偏好再度蘇醒。這之所以是一個噩夢,是因為政府根本承受不起隨之產生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