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節複稱元旦是中國崛起的第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5 08:17:15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紅網評論說,去年,馮驥才先生撰文呼籲元旦(今謂之“春節”)申遺,不僅引起廣泛關注,將中國傳統節日申遺推向了高潮,而且有利於全面地闡釋傳統年節的文化意義。而在最近,辭舊迎新之際,孔子雕像樹立天安門廣場旁邊,給中國文化送來了春風,像秋風先生馬上撰寫《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一文,為封建時代(封建諸侯也)的孔子辯護,闡釋中國的“自由主義”。無疑,秋風先生對孔子的闡釋,是當下的,建構性的。正如中國文化吸收從印度傳來的佛教而自立面目,最終形成中國文化話語的佛教,當下的中國應該兼容並蓄世界上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吐納之消化之,再建構中國文化話語,確立自家面目,所謂新“中國文化”。會通中西,綜合創造,緣飾傳統,內聖開新外王,這是當下的文化自覺與文化使命。

  鄙人認為,建構中國文化話語,創造新“中國文化”,制定中國文化話語體系下的文化規則,確立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事關中國的崛起與將來的世界地位。因為在歐美霸權話語體系下,中國文化處於被打壓的處境,是非中心話語,所以中國文化界應該有文化自覺與文化使命感,創造中國文化元話語,推動世界話語的多元化,為中國的崛起贏得話語權。

  現今的1月1日,是西洋歷法,可稱作耶歷或格裡歷,不是夏歷。考諸歷史,“元旦”是夏歷元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但是自從將耶歷1月1日稱作“元旦”以來,人們數典忘祖,習以為常,從不反思這個稱呼的由來及其思想背景。

  為什麼會出現今天之局面?就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洋化運動與屈從歐美話語霸權體系造成的惡果。晚清以來,許多仁人志士仇恨滿清,恨屋及烏,加之歷次革新運動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乎怨恨自身文化,恨不得變成白種人,以跟屁於歐美為榮。無視這一段歷史,我們無法理解當時的仁人志士削足適履、邯鄲學步地將夏歷元旦移植到耶歷1月1日的苦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