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春節前,大陸外匯管理局官網指出,將根據經濟發展客觀需要,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推動人民幣資本帳可兌換。雖然低調且有點語焉不詳,但大陸官方顯然已提前為人民幣國際化做準備了。
中國時報報道,以個別經濟體看,大陸的確堪稱是“經濟巨人,貨幣侏儒”。全球大型經濟體的貨幣,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成為各國外匯存底中的項目。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元固然不在話下,許多國家的外匯準備中,有六、七成是美元;原來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日圓、歐元上路前的德國馬克,還有老牌第一大經濟體的英國英磅,都是各國準備貨幣之一。
不過,中國即使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但少有國家持有人民幣做為外匯準備。會出現這種貨幣的“普及度及強度”,與經濟體整體實力有如此大的落差,原因出在人民幣仍是一個受嚴格、高度管制的貨幣;其個性是“內向”而非“外向”,它主要做為國內交易使用,各種限制與管制顯示其“不歡迎外人持有”,國際上流通有限。
不過,從過去歷史來看,大型經濟體的貨幣終究要逐步“國際化”,這種“經濟巨人,貨幣侏儒”的型態終非常態。金融海嘯後,大陸也一直對美元做為國際貨幣頗有意見,這次大陸官方提出要推動人民幣資本帳可兌換,應可視為大陸逐漸做好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準備,不再當“貨幣侏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