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政府之間的“小打小鬧”,韓朝的百姓之間並沒有太大的敵意。因此,韓朝在“衝突”的同時也嘗試著“融洽”,開城工業園區應需而生。
被外界稱為“韓朝政治溫度計”的開城工業園區緊鄰韓朝軍事分界線,是韓朝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它將來自韓國的技術、設備、原材料和管理模式,與朝鮮高素質的勞動力和廉價的土地成本相結合,給雙方都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
在開城工業園區,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朝鮮女工聚集的韓資企業車間裡,工作時間內連續播放著朝鮮音樂;廠區內,專為韓方員工建立的教堂醒目地矗立。兩種不同體制和文化在特區內交融並存、各取所需。
據韓國統一部提供的資料,在園區內的韓國企業月總產值,2005年3月僅為51萬美元,到2008年12月已經達到約1.3億美元,增長了近260倍。
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作為韓朝經濟合作象徵的開城工業園區難逃政治宿命。2010年,韓朝炮擊後的12月20日,韓國政府宣布全面禁止韓國企業界人士訪問開城工業園區。
與韓國“封殺”態度相反,開城工業園區朝鮮工人的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10年12月14日,一共增加了700餘名,在121家韓國企業中工作的朝鮮工人數量首次超過了4.5萬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