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紅了? 知名度≠真金白銀
散戶可參與、恐難有爆發增長
儘管帶來了名人效應,但對於徐家匯上市後前景,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還較難預測。徐家匯主營業務為百貨零售,主要門店包括:匯金百貨徐匯店、上海六百、匯聯商廈、匯金百貨虹橋店、匯金超市等。公司百貨經營物業全部為自有物業。招股意向書中提及,在當前商業地產價格和租金水平均快速上升的階段,自有物業既能鎖定經營成本,又能享受地產升值的利益。此外,本次募集資金將按輕重緩急投資於匯金百貨虹橋店項目和收購匯金百貨27.5%的股權,分別將投入募集資金4.16億元和4.9億元。匯金百貨虹橋店具有良好的商業環境和充沛的優質客源。匯金百貨下屬匯金百貨徐匯店地處徐家匯商圈的核心地段。
山東神光金融研究所分析師張生國表示,徐家匯公司的自有物業,可以減少經營成本壓力,投資者可以參與。同時,分析人士認為,從百貨行業來看,與當地消費變化有很大關係,很難有爆發性增長,特別是偏大眾化的百貨業。在招股書中也提到了市場競爭的風險,包括傳統百貨零售業受到大賣場、大型連鎖超市、社區店等新生零售業態挑戰,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名人效應未必帶來真金白銀
“年後新股挺多的,不一定會選這一只,還是要看值不值得買”,昨天,幾位股民對記者表示,名人效應下,看看熱鬧可以,再深入投資,還是多考察考察,看有沒有其他亮點。
管理學專家認為,名人持股不等同於企業的基本價值,有了知名度,不等於管理就上去了,不會立刻帶來“真金白銀”。有時候,名人效應還會是把“雙刃劍”, 因為社會公眾還會時刻關注名人其他行為。因此,名人在完成出資後,還要承擔超過一般股東的社會責任。上市公司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利用了名人來作為其經營的輔助,在上市後,也應充分認識這一點,名人即使不直接從事企業管理,也要重視其後續效應和美譽度。盡量避免名人效應成為游資炒作的題材。
揚子晚報記者就此事連線獲悉,余秋雨的態度是——
“希望‘徐家匯’健康成長”
昨天,針對徐家匯公司招股、余秋雨將身家大漲,本報記者鞠健夫連線余秋雨辦公室主任金克林。針對此消息,金克林表示他此前還不知道這事。不過他說,余秋雨的態度是希望徐家匯公司健康成長。
記者發現,“徐家匯”並非余秋雨的唯一大筆投資。儘管以版稅計算,他已經多次登上國內作家富豪榜,但其投資眼光相當多元——2004年,上海九久讀書人文化實業有限公司以及其旗下的“99網上書城”正式開張,余秋雨以不下100萬元資金加盟。2000年成立於清華大學的網絡出版商——中文在線,作為國內首個由著名作家以作品方式入股的網站,余秋雨也是股東。
■延伸新聞
那些文化名人股神或“疑似”股神們
馮小剛持華誼股票576萬股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立刻造就了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一批影壇富翁。華誼兄弟上市當天,馮導的賬面財富達億元。2010年4月28日,華誼股票10送10轉增,馮小剛的持股數量最初的288萬股上升至576萬股。而且他持有的股票資產已經具備套現能力。
“郭冬臨”是多家公司大股東
“郭冬臨”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股神,以潛伏題材股出名。時代科技2009年年報中,新晉自然人股東“郭冬臨”持有95.06萬股,名列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電廣通2009年三季報顯示,第二大流通股股東為“郭冬臨”,持有275.14萬股。“股神郭冬臨”是否就是大家熟悉的演員郭冬臨?還未有明確說法。
周梅森被稱“炒股作家”
“炒股作家”周梅森也頗為知名,據悉,周梅森股齡長達十多年。在2005年A股進行股權分置改革之時,周梅森曾率領無數中小股民,痛斥非流通股大股東的“掠奪”行徑,被中小股民稱為“佐羅”。周梅森主要是在二級市場上炒股。
陳好潛伏ST大賺千萬
“萬人迷”陳好,曾被爆料因潛伏ST股票3年賺得2700萬,而除炒股,她還會關注基金與布局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分散風險投資。(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