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1月18日上午,中國海軍525號導彈護衛艦啓程赴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最新一期的香港《亞洲周刊》刊出評論說,不僅在過去、現在,甚至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國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並強化對中國的包圍圈。對中國而言,正視現實,有理有節地分化包圍圈,逐漸讓包圍圈名存實亡,乃上上策。
中國周邊一些國家積極呼應和歡迎美國“重返亞洲”。美國也趁勢大張旗鼓地在東盟和印度活動,正在加緊構建第一、第二島鏈西延的海陸並連的半月形大包圍圈。這應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加強既有的美日等軍事同盟,穩固美泰等軍事同盟外,美國也在竭力強化與其它東南亞等國的准軍事同盟關係。現在又在積極地尋求同印度等國建立潛在的軍事同盟關係。
不僅在過去、現在,甚至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國有能力在亞太地區構成並強化對中國的包圍圈。對中國而言,正視現實,有理有節地分化包圍圈,逐漸讓包圍圈名存實亡。此乃上上策。
對中國而言,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並直面正視,為防範中國崛起挑戰美國霸權和老大地位,即便奉行多邊主義的左傾奧巴馬民主黨政府也決然選擇並增強遏制中國戰略,所以才出現了去年上述美國強勢“重返亞洲”,開展上述一系列為制衡中國的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大戰略行動。
縱然如一些專家學者預言,2020至2025年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那時以人均GDP而言仍不及美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甚至不能進入世界七強。由此可見,中國崛起、現代化、民族復興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尤其在現階段正是發展的歷史關鍵期、戰略機遇期,中國要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保持平穩較快可持續發展,還有賴於世界和平發展,全球化有序進展,亞太地區的安全穩定。
中國決不可以因為上升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甚至第二大軍事體,而盲目樂觀、自滿自大。對於中國而言,憂患意識、危機意識、韜光養晦、展現大國責任和大國風範乃是當今國家戰略、亞洲戰略和全球戰略所必備的戰略思想和戰略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