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東方早報刊載旅日學者劉迪的文章提出: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後的十年是怎麼走的,值得研究。
日前,日本政府公布了去年的GDP數據,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的猜想被證實。對此,國內以及全球媒體廣泛議論。“世界第二”,中國究竟應該怎樣應對?日本42年的“第二”歷史也許可資參考。
1969年7月,法國《世界報》駐遠東記者吉蘭的《世界第三大國.日本》在法國出版。這裡說的“世界第三大國”,是指前一年日本GNP超過聯邦德國,僅次於美、蘇,實際居西方世界第二。當年12月,日文版在東京出版,半年之內竟然15次再版。
據該書譯者井上勇說,當時,一個普通日本人可以不知道吉蘭,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知識分子不知道吉蘭。從二戰前開始,吉蘭即長駐東京,向法國媒體發回了大量日本報道。同時,他也與日本知識界交游廣泛。翻讀這本書,可以發現吉蘭對戰前經濟高速增長的日本十分熟悉,書中充滿對一個崛起大國的贊嘆乃至溢美。當時,日本國民的確為本國的經濟成長感到驕傲甚至陶醉。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知識界中對於當時的“GDP增長至上主義”十分警惕。當時,有個叫高橋敷的物理學家寫了一本《醜陋的日本人》(中譯名為《人性的荒野》),批判了GDP至上主義。這本書成為“經濟至上主義”的一服解藥。有意思的是,《醜陋的日本人》與前述《世界第三大國.日本》同一年成為日本暢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