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人民網刊載作者任晶晶的文章說,2011年伊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華盛頓。1月18―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共同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表示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於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面對正在經歷深刻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大國關係,尤其是像中美這般差異如此巨大的兩個大國的關係?
大國關係折衝樽俎 新興力量群體崛起
近幾年,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西方大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影響力顯著下降,“富人俱樂部”主導世界經濟的時代結束。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在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中表現突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重上升;G20取代G8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機制和新興經濟體同傳統發達國家的對話平台。在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的過程中,全球治理成為促進大國合作的新平台,新興大國走向了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這種變化既體現了全球事務主導權多元化的客觀趨勢,也體現了多極化的一種可見前景。
與此同時,大國戰略博弈領域不斷拓寬,並呈現出縱深拓展的態勢,圍繞“後危機時代”新戰略制高點的角逐日趨激烈。西方大國加快調整對新興大國的政策,接觸對話、平等協商、互利合作、積極爭取等方式相對突出;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發達大國與發展中大國之間的互動成為大國關係重組的“主線”。各國在氣候變化、核安全等全球性議題上爭奪新秩序話語權;在新能源開發上爭奪新標準制定權與市場准入權;在海洋、極地、太空、網絡等“全球公地”爭奪戰略主導權;在發展模式上爭取可持續的自主權。新興大國謀求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的願望日益強烈,彼此之間的合作機制不斷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