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同樣是人人派6,000元,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選擇注資強積金,由於“有得睇無得使”,民怨四起,若直接退稅結果也許不一樣。
經濟日報專訊,正當港人都羨慕澳門和新加坡政府派錢之舉,對於已連續3年獲派錢的的澳門人而言,派錢美其名是還富於民,實際上很多人都想說:“不,謝謝。”他們寧願政府花錢改革住屋、醫療與教育,來得更有意義,有學者指派錢的確有助長消費。
為何不退稅或派錢?財爺解釋是避免加劇通脹。難道澳門派錢不怕加劇通脹嗎?
“09年第一次派錢,真的多了人去旅行,忽然多了一舊錢,消費品都推高。”澳門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林玉鳳說,澳門09年派5,000元,去年派6,000元,今年通脹猛於虎,人人都期望派8,000至1萬元,但結果新任特首崔世安只派4,000元。
澳學者:派4千遜去年 反罵政府
林說,把政府派的錢花在消費品上的朋友多的是,他們計劃收到現金支票後,買個平板電腦或i字頭手機,“怎料今年只派4,000元,兩樣心頭好都買不到,民怨四起,都在罵政府。”
澳門今年1月通脹4.92%,本月料破5%。對於派錢推高通脹,澳門早已爭拗過。
林玉鳳說,08年澳門民怨升溫,市民紛上街遊行,前特首何厚鏵忽然宣布人人派錢5,000元,當時說是幫助市民對抗通脹,但被質疑助長消費,未幾政府便改口說是與市民分享成果、藏富於民,現稱為“分享現金計劃”。
林說,澳門派錢從來不是為抗通脹,對於大部分澳門人而言,都覺得當時政府是為平息民怨,“是政治分紅,當時澳門人都不覺得特別開心,你問的士司機,他會說政府派我便要,放在我袋裡,好過給你貪(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