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眾多是這兩個國家的一個重要特點。而我國在發展的早期,利用我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成為了“世界工廠”,攫取了經濟發展的“第一桶金”。而印度,在這方面明顯大大落後與中國,其在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中,並未很好的解放農業勞動力。中國在這些年的發展中,農業在我國GDP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然而印度卻始終保持一個很高的比例,同時,其農業勞動力所占的比重也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說,眾多的人口並未轉化成發展的優勢,反而拖累了印度的發展。大量勞動力滯留在農村,使得印度整體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在很低的水平上徘徊。
其三,在初期發展模式上,中國選擇了一條更加開放、更加廣闊的道路,即通過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依靠出口來拉動的。儘管我們現今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基本是靠低端產品的量來取勝。然而,相比印度,其不但沒有什麼高端產品的出口,在初級產品的出口方面也遠遜於中國,並且其工業制成品也缺乏競爭力。儘管印度在高科技外包服務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得要依靠其強大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單靠服務業就想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只能是痴人說夢。
回顧過去,還需展望未來。對於今天的中國,我們依靠出口為導向的製造加工業發展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遠未消散的今天,中國的出口擴展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轉變發展觀念,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通過加快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來占領21世紀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印度的發展是一直依靠其內需和服務業,在這一點上,也值得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借鑒。
同時,還應該看到,維持穩定的國內政治和周邊環境,將是對國民經濟發展有決定性作用的一環。印度國內政局一直不是很穩定,加之與周邊國家衝突摩擦不斷,加上國際恐怖主義的襲擾,這都增加其經濟發展的難度。而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相對穩定、和諧的環境中,這對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敢肯定的說,只要中國在未來的若干年中,仍然保持穩定、和諧的發展環境,那麼中國的發展後勁將遠勝與印度,“中國龍”仍將勝於“印度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