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23日文章 原題:美聯儲正在導致外國動蕩(作者喬治.梅洛恩)
在講述席捲中東地區的政治騷亂時,通貨膨脹這個因素應該引起更多關注。對低收入人群來說,沒什麼比食品、燃料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更讓人不安了。這促使他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政策,特別是在一些地方,大規模抗議示威是撼動現有權力結構的唯一手段。
2009年埃及的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超過 18%,遠遠高於2006年5%的漲幅,顯然後者更正常一些。在伊朗,物價指數從2006年的l3%飈升到 2009年的25%。在這兩個國家,2010年CPI的漲勢均有所減弱,但仍然保持在兩位數。
美向全球輸出通脹
或許極少有街頭抗議者把他們的經濟苦難和華盛頓聯繫起來,但央行行長們會。他們在上周巴黎召開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抱怨說,美國正在輸出通脹。
中國和印度譴責美聯儲在維持物價穩定方面做得不夠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聯合國則建議用其他選擇方案來取代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一卡恩甚至提議用IMF特別提款權來取代美元,後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根據一籃子貨幣定值,可作為各國央行外匯儲備。
看起來唯一沒有承認問題的恰恰是最應該負責的人,那就是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最近在華盛頓全國記者協會的一次問答會上,伯南克表示指責美聯儲輸出通脹是“不公平的”。他說,在控制通脹方面,其他國家和美聯儲擁有相同的工具。
情況不完全是這樣。想想世界貿易吧,特別是糧食、石油等基本日用品,這些商品都用美元來進行交易。當美聯儲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引起全球美元泛濫之時,這些商品的美元標價就會上漲,這會影響到所有市場的價格,特別是嚴重依靠進口的窮國。像中國之類的出口型國家會增發本幣購買美元以維持匯率穩定。
伯南克已經明確表示,美聯儲的政策是增加貨幣供應量。他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 “QE2”,旨在用新印的貨幣逐步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甦——便是以此為目的。但就算對美國來說,伯南克能否實現2% 的通脹率目標仍然是個未知數。油價在上漲,食品價格在上漲。美聯儲一打噴嚏,世界上的窮國和那些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毫無抵抗力的窮人就會得肺炎。
量化寬松害人害己
事實上,美國人自己也難逃當前美聯儲政策所引起的通脹惡果。除了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外,制成品價格上漲也即將發生。中國的通脹率在5%左右徘徊。經濟研究分析公司MKM同仁公司在去年11月的報告中指出,作為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的零售商,沃爾瑪的內部調查顯示,這家大型連鎖零售商的價格正以每年4% 的幅度上漲。這種趨勢在上周的CPI報告中有所體現。
美聯儲正為不斷增加的巨額聯邦赤字提供資金,這一舉動將毫無疑問地導致國內通脹。與此同時,它的寬松貨幣政策正在引起全球通脹,導致政治動蕩。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政治動蕩或許對美國有益。這一切是否意味著對美聯儲進行更嚴格的監督和審查應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來源: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