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數公里之外,我們懷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著名的桂河大橋。11節黑色鋼梁結構橫跨桂河,300米長的橋面上一條細窄的單軌鐵道用於運送遊客。鐵軌兩側鋪著木板,僅可容一人走動。沿著木板步行十分鐘,就可抵達大橋對面的緬甸邊界。
山清水秀的北碧府一直是緬甸和泰國之間的古戰場和戰略要地。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相繼侵占了東南亞大片土地。日軍急於修築一條穿越泰國西部至緬甸東部山區的鐵路,用於運送作戰物資。這條鐵路全長415公里,所經之處多為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和熱帶原始森林。被迫築路的是英、美、澳大利亞、荷蘭等國約5萬名盟軍戰俘和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國約20萬名勞工。由於疾病、饑餓、高強度勞作及其他種種非人待遇,約有1.6萬名戰俘和10多萬名勞工喪生,泰緬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幾乎都有一個死難者的靈魂”。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死亡鐵路”,而桂河大橋正是連接這條戰略鐵路的關隘,被稱為“死神之橋”。
大橋旁,就是當年的戰俘集中營,如今改建成為一座戰爭博物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讓我們走近了這段模糊的歷史:那些瘦骨嶙峋的戰俘赤裸著身體勞作,僅有胯間一塊破布遮體,形同野人。他們擁擠著住在一個四面沒有圍擋的簡陋竹棚裡。在一張長長的通鋪竹床上,每人只能分配到一英尺寬的床位。每日除了水和少量粗劣的食物外,沒有任何藥品,必須在炎熱的叢林中忍受瘧疾、霍亂等疾病的折磨,忍受日軍皮鞭和刺刀的暴虐。他們使用簡單的手工工具,日曬雨淋,日夜施工,逢山築路,遇河架橋。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原本預計6年時間完成的泰緬鐵路,僅用15個月就全線貫通。無數戰俘和勞工的屍體就草草埋葬在鐵路沿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