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弘揚佛法,為了普度眾生,總想能有些微的力量貢獻給台灣寶島,貢獻給舉世苦難的人民。他在全世界建設了二百多所寺院道場,把佛法帶到五大洲;他興辦四所社會大學,包括台灣的佛光與南華大學,以及美國的西來大學、澳洲的南天大學。其他的初、高中及小學等,更多達數十所,但他毫不居功,都說這是社會大眾所共有的成就。
他今年已近九十高齡,平時自奉甚儉,每日三餐,一飯一菜,既不吃零食,也不好購買。他持守“銀錢戒”,身邊從不帶錢,也不收受信徒的紅包供養,反倒是近年來的文章稿酬,以及“一筆字”所得,他都悉數捐給公益基金,做為推動“真善美新聞貢獻獎”、“Power教師獎”,以及即將增設的“文學獎”、“三好校園獎”之用,希望能對淨化社會風氣、提昇人性道德有所助益。
大師本諸“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的信念,從不為個人積聚,因此才能有千人以上的青年,其中不乏碩、博士,大家不計報酬,願意追隨在他座下;另有數百萬國內外的信徒大眾,也都心甘情願的參與國際佛光會,大家受持“三好”運動,奉行“四給”信條,現在又有“五和”、“六度”、“七誡”的倡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