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3日載文《華為收購失利 錯在哪裡?》,摘要如下:
中國在美投資引發的爭議再次成為新聞焦點。這一次主角換成了華為。華盛頓方面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由阻止這家電信設備製造商收購美國一家小公司。這一事件標誌著華為試圖收購一家美國公司遭遇了第二次失敗。這家公司的高管肯定想知道,如果他們再試一次,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其它中國企業也應該密切關注此事。
這件事歸根到底是一個戰略問題。企業必須更好地理解美國的政治氣候和投資審查制度,以及如何才能同時處理好上述兩方面的問題。對於西方國家的企業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看一看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科技類公司撞上政界人士和監管機構時忙於應付的場面你就知道了。但中國的確面臨一些特殊的挑戰。
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觀念。每周,美國的政界和商界領袖都在譴責中國:中國侵犯美國的知識產權;中國黑客入侵美國;中美在新技術領域展開競爭;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幣值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凡此種種,盡是負面消息。這容易使決策者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以懷疑的眼觀審視中國的投資,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收購。
一個跡象是,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經手的審查案件的數量激增。該委員會就外國投資是否危機美國國家安全展開為期45天的審查。據《交易》雜誌(Deal Magazine)介紹,2006年沒有涉及中國的交易遭到審查,2007年有三起,2008年上升至六起。雖然從2009年開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被審查的交易總量下降,但不難推測的是隨著經濟的復甦,涉及中國的交易被審查的次數還會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