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負責人說,經南京市氣象局與當地空管部門確認,當時確有兩架飛機升空。
“地震是地殼內部、殼幔物質變動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已經得到板塊理論的解釋。近年來地球深部過程研究與實驗結果也支持上述說法。但地震孕育發生是否與地球表面的氣候過程相互對應,目前還沒有公認理論和實驗研究的成果。”高孟潭說。
他說,人類暫時還不能科學地認定某種氣象現象與大地震的發生有關,有待更加深入觀測、實驗與理論研究。
高孟潭認為,近期全球6級以上地震頻度比較平穩,屬於正常的波動範圍。“2000年至2010年每年6級以上地震發生次數分別為161次、137次、140次、157次、183次、151次、153次、196次、180次、161次、173次。每年地震發生的次數都有一定的起伏,地震頻度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高孟潭列舉了一串數據,“從長時間的平均數據看,全球每年發生的6級以上地震約150次,有些年份會遠遠超過這個值,近年來的6級以上地震次數也只是略有增加。”
他認為,死亡千人以上的地質災害差不多每年都會發生。地震災害是人類必須面對的自然災害,從國際上的實踐來看,需要採取監測、預報、預防和應急救援等綜合手段,將地震災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同時,也需要集思廣益、共同努力,加強地震預報科學研究,攻克世界科學難題,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