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需要對輻射進行防護的時候,有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時間、距離和屏蔽。前兩個顯而易見,接受輻射的時間越短,離輻射的距離越遠,接受的劑量就越少。當你在醫院接受X光檢查時,醫生會要求你把一些鉛袋放在身體的一些重要的部位,這就是應用了屏蔽的原則。安全殼厚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效地達到了屏蔽的作用。
這次日本事故中釋放的輻射有多強呢?據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報告,12日探測到的最高放射性劑量為1015微希每小時。這是怎樣的一個輻射劑量呢?如果你一年什麼事情也不幹在家幹坐著,你接受了天然本底的2.4毫希的劑量,也就相當於你站在最高峰時核電站門口整整兩個多小時。如果你真的不幸地在發生核事故的反應堆前呆了一個小時,好吧,如果你想你的壽命不至於受到影響,那麼請你少做一次X光胸透檢查,或者少抽幾根香煙。
當然,在一號機組之後,二號機組的放射性要比一號機組高出許多,那麼對於中國來講,會有什麼影響呢?做一個最壞的估計,以15日東京探測到的0.1至0.8微希(這樣的劑量大致和天然本底輻射相當,不會對東京市民造成危害)計算,事故距東京的距離為200公里,距中國的距離保守以1000公里計算(韓國首都首爾距福島的距離就有1000公里),我們接受的劑量為5萬分之一毫希左右,占時間平均後的天然本底的5%左右。這個劑量相當於今天大氣層薄了一些,多入射了5%的宇宙射線,或者相當於你在飛機上喝小一杯果汁時間內接受到的高空宇宙射線劑量。當然,考慮到風向和核素本身的衰變,結果還不會有如上保守估計的數值之多。
與日本福島發生事故的70年代興建的早期沸水堆核電站不同,中國目前規劃中的反應堆類型以安全性更好的三代壓水堆為主。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實行中的AP1000核電項目,引進了美國西屋公司“非能動”設計原則,即採用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規律,例如物質的重力、慣性以及流體的自然對流、擴散、蒸發、冷凝等原理,而不需要採用泵、交流電源、應急柴油機等外界動力驅動即可以在像日本這次事故中喪失所有電能供給的情況下,保障反應堆安全冷卻停堆。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有很多專家學者潛心致力於研究更加安全、更加經濟、更加高效的核能系統,以應付人類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