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稅收占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64%,如此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中,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 |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新西蘭《先驅報》3月20日載文《中國百姓頭上的通脹秘密》,摘要如下:
把中國的低工資和高物價結合在一起,把美國的高工資和低物價結合在一起,這就使中美兩國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遠遠高於貨幣收入之間的差距。在實際生活中,美國工人仍然能夠獨自一人養活一家四五口人,而中國的工人夫妻,兩人一起沒日沒夜地幹,養活一個孩子都困難,還時常需要爺爺奶奶來接濟。
為什麼中美兩國工人貨幣工資之間的差距在縮小,而中國工人供養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養活一個孩子都困難的狀況。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實呢,答案十分簡單:中國財政。
首先,就美國低物價來說。中國財政補貼一是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按商品發放;二是通過虧損補貼的方式對企業發放。其次,就中國高物價來說,則是中國實行高額稅收和通貨膨脹的結果。中國稅收占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裡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
此外,中國老百姓同時還要承擔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貨膨脹的損失。中國每出口1美元商品,國內就要按照匯率比大約1比7來增發7元人民幣來平衡。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大約2.3萬億美元,國內由此增發的人民幣超過16萬億元,相當於2008年3.4萬億市場貨幣流通量(M0)的近5倍。這些由出口結匯投放的巨額貨幣,全部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物價自然會相應大幅度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