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人民網刊載記者觀察文章《新加坡:自我重塑 自我突破》,內容如下:“新加坡一直都在改變,一直都在重塑自己。即使新加坡已經很成功,它依然在尋找自身前進的方法,從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教授如此總結新加坡的發展特點。
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從東邊坐出租車到西邊,不堵車的話只要40分鐘就足夠。在這個人口只有500多萬、總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島國,危機感深入人心,並成為人們不斷追求變革的精神動力。
不久前,本報記者去新加坡採訪,在短短幾天中,就感受到了新加坡人的憂患意識。在國會大廈裡,議員們正在討論的是新加坡下一步發展的困難所在。在與出租車司機的聊天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國家沒有資源,不努力工作就沒有出路。”記者讀到的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的報道說,20年裡,新加坡有意讓人口增長20%,從現有的500多萬增加到600萬,並正在努力設法解決由此帶來的種種新挑戰。新加坡當局正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準備設計出多套應對方案,還有意要把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輸出給其他國家。
與時俱進,小國也有大作為
金融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也是近十年來新加坡增長最顯著的行業。新加坡總共有大約500家銀行,很多全球頂尖銀行與金融機構在新加坡設有分行及區域總部。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的官員告訴記者,數據表明,金融服務業貢獻了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12%,解決了5.5%人口的就業問題。到新加坡的第二天,記者來到新加坡第二大銀行——大華銀行總行,採訪了該行第一副總裁、首席經濟分析師許洲德。
許洲德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經濟體系有資金流動,但沒有信貸活動。美國和歐盟面臨的是嚴重結構性問題,而不僅是周期性問題,有經濟體系但無資金流動性。這好比一個閘門卡住經濟體系,無法運作。但亞洲有資金活動,也有信貸流動。因此很多資金流動轉向亞洲。這就是新加坡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