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智庫今天舉行“超越奢侈稅─稅改不容迴避”記者會。(照片提供台灣智庫) |
中評社台北3月24日電(記者 鄒麗泳)財政惡化、赤字上升,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呂曜志今天指出,“中央政府”負債持續攀升,中產階級減少速度加快,加上物價膨脹及所得零成長,台灣的稅制已變成“劫次貧以濟赤貧”狀態。
台灣智庫今天舉行“超越奢侈稅─稅改不容迴避”記者會,台灣智庫指出,中下階層家庭所得惡化,依據200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20%最低所得家庭,儲蓄創下歷史新低記錄,每年儲蓄達負30,697元,遠低於2007年負1,164元、2008年的負5,902元。另外,房貸、就學貸款、托育費用及薪資所得退回 13年前水準。
呂曜志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稅制改革,全面擴大財產稅課稅稅基,強化綜所稅制的累進功能,減少受薪階級負擔,因應政府因為“少子化”及全球化所需投入社會福利與產業發展政策,預備中長期財源。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指出,馬政府三年來推動不少減稅措施,包括期貨交易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營業稅等,減稅造成稅收減少,例如針對富人的遺產及贈與稅減免,已造成2009年度減少了64億元稅收。
他警告,外界認為減稅能帶動經濟成長,但從數據發現,減稅並不能帶動失業減少及經濟成長,尤其當政府一味減免租稅後,反而導致900萬勞工負擔7成的稅,這樣的租稅制度公平嗎?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呂建德表示,台灣最高與最低“級距比”發現,得差距最小的時期是1970年到1990年間,此後不平等差距逐漸地擴大,在未加計政府移轉收入前的數字來看,1990年為5.5倍,到了2009年卻增加到8.2倍,台灣所得不均惡化已成不爭事實。
呂建德分析,極富階層也有變化,台灣最高1%所得者(極富有者)收入,占全部民眾收入比率,自1996年以來不斷上升,從1996年10.4%上升到2008年13.9%,意味著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至於,中產階級收入則出現萎縮,與極富者收入增加,兩者一消一長,主要原因是,國際委外生產與供應鏈的建立、派遣公司的流行及不合理的賦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