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日本核危機爆發之後,德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核能政策,宣布將關閉國內7座服役時間比較長的核電站,之前德國政府曾準備將這些電站延長使用壽命。德國政府的這一轉變讓法國人相當不爽,因為法國電力有75%來自於核電,這麼高的比例讓法國在支持核電方面沒有退路,儘管發生事故也不能改變核能政策。法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國際社會支持核電,德國改變方向顯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最後,德國人還認為法國自己首先破壞了歐洲團結,因為法國人最開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組建的臨時政府,這個舉措相當孤立,到目前為止承認這個政權的只有法國一家。法國如此匆忙的單方面行動讓德國不滿,而現在動武只是想保住這個臨時政府,德國人顯然也不願捲入。
只是關注自身利益
德國的做法使其與法國以及北約國家的關係受到損害,也遭到國內一些人士的批評,德國前外長菲舍爾說:“德國這麼做讓其在聯合國和中東的公信力受到損害,德國還想在安理會謀得常任理事國的職位,現在來看基本上不可能。”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德國這麼做更看重的是自身利益,這也是後冷戰時代很多國家的通行做法。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康斯坦茲.斯特爾岑穆勒說:“默克爾這麼做是想避免政治海嘯,預防危機。在後冷戰時代,國家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
《南德意志日報》的外交編輯史蒂凡.科涅柳斯說:“德國的做法完全是因為和平主義以及害怕在國內選舉中遭遇失敗,這個時機對默克爾來說不是很好,德國國內因為日本核危機而相當痛苦,再加上德國很快就要舉行地方選舉,這是一場完美風暴。”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的特別顧問弗朗索瓦.海斯堡則認為當德國感到這次自己的行為和俄羅斯等國家相同而與自己的盟國不同時會有所不安,不過現在要指責德國破壞西方的團結則有點不公平,一開始破壞歐洲團結的是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