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6日電/美國世界日報25日社論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不約而同地選在同一天登記參選民進黨內初選提名,最早宣布參選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則於稍早退選。如果沒有意料之外的發展,代表民進黨挑戰馬英九大位的人選非蘇即蔡,大選之爭也陡然升溫。截至目前為止,蘇、蔡兩人雖然在表面上都守住了基本風度,但可以預料蘇、蔡兩人之爭,較諸四年前的蘇、謝之爭只會更有看頭、更激烈。輪到兩黨對決,馬英九的連任之路看來只會更艱鉅、考驗更大。
社論說,當年的蘇、謝之爭畢竟受制於陳水扁,也因陳水扁的失德而升溫,雙方廝殺固然激烈,初選之後在陳水扁的介入下,還演出了“蘇謝配”;蘇貞昌此番捲土重來,非僅準備充分,而且可以嗅出極可能就是最後一戰,對初選非僅志在必得,就個人政治生命言,其所承受的壓力要較前四年更大,求勝之心更甚於前。如果說蘇貞昌繼台北市長敗選後才準備爭取大選提名,不如說當初就是為了測試個人在中間選民中的支持度,並藉以練兵,先期動員支持者投入。
蔡英文過去三年帶領民進黨走出低谷,在“立委”補選和五都選舉當中皆有亮眼的成績,在現實政治中就是更上層樓的入場券。身為女性,蔡英文沒有家累,在台灣的富二代當中,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政治新貴,個人機遇和和強烈的企圖心起了絕大的作用。如果說蔡英文是以理性問政的姿態問政,不如說蔡英文更具有鬥爭謀略,嫻熟於如何運用權與勢,從黨主席到問鼎大位,而能不受黨內派系牽制,皆有軌跡可循。新北市長敗選,但為綠營打下了前所未有的得票數,更讓蔡英文有了著力點,睥睨黨內群雄。
社論說,若論媒體氣勢,蔡英文以現任黨主席的優勢,顯然要較蘇貞昌的版面占有率來得高,也很能創造話題。蘇貞昌則在民意支持度上略勝一籌,也才可能正面迎接蔡英文的挑戰。但接下來兩人如何在初選過程中吸引選民支持,會否出現高喊黨內團結的同時,檯面下則進行慘烈的廝殺。如果呂秀蓮退選前對黨內初選提名的諸多批判屬實,那麼蘇、蔡對決的層級更不在話下。再就蔡英文爭取到謝長廷公開相挺研判,這其實是謝蘇難配的後續。
蔡英文為營造初選氣勢,除了先期拜會李登輝以期化解“重蹈陳水扁覆轍”的負面影響外,又動員學界四百多位支持者站出來公開背書,辦理初選登記則帶著數十位明年才擁有投票權的“首投族”上陣助勢,意味著老中青三結合,而更看重年輕選民的支持。這些策略運用和布局頗見用心;但施之於馬英九,蔡英文先是拿馬英九父親骨灰罈上“化獨漸統”的認同和出身以為區隔,又拿馬英九的髮型以為比較,這就不止用心而是富有心機,難謂不會施之於眼前的初選對手。走過上屆大選的蘇貞昌迄今均保持低調,但看似不經意的說不能“吃豆腐”的語言,其實已經隱含風雷,會否再祭出前此的策略或是更見高明尚未可知,但為求勝選,不論在氣勢營造以及支持者的動員上,都得自我超越,攻擊火力和手法都得算計如何才可能壓制對手氣焰,也才可能取得挑戰馬英九的出賽權。
社論說,通過相互廝殺和謀略競爭的勝出者,其實相當符合優勝劣敗的自然淘汰機制,但這類叢林法則是否符應現代開放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訴求,則可斷言非僅互為矛盾而且違逆民主政治最低限度的要求。姑不論民進黨五都初選階段在南二都發生的負面事件,接著又有台南市“立委”初選的“黑函”攻擊事件,選民又如何看待這些勝出者,多少還可領略民進黨內的初選選風。選風決定候選人品味,也決定了政治品質。選舉因負面事件升溫,這正是台灣民主轉型的最大挑戰,亦不僅是馬英九連任之路的考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