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臨不良債務增加
據悉,相關企業已向中國商務部求助,希望利比亞銀行方面中止預付款保函。然而,即使銀行停止向中國企業索賠,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信用記錄可能將會抹黑。鑒於事情很緊急,企業希望商務部幫助在中止保函的同時,又能確保企業的信用評級,否則,將會給公司以後的海外業務造成潛在不良影響。
除了資產遭受損失,風險還在發酵。據悉,3萬多名從利比亞撤回的勞工的安置問題以及不良債務的增加,也成為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北京建工從利比亞撤回的2,000多名勞工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少數管理層則安插在公司國內部門。此外,由於利比亞建築材料缺乏,無法滿足工程需要,一般需要承包商從利比亞以外的國家採購。而中國企業承包工程所需的建築材料一般從國內採購。因此,利比亞項目中斷後,一些企業無法按期給上游原材料商支付貨款,加上很多工程採用分包模式,也導致三角債問題凸顯。
中企在利損失 或超千五億
文匯報報道,專家介紹,目前,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的損失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固定資產、原材料等的損失;二是未收回的應收賬款損失;三是人員撤離產生的費用。因此,估計損失可能不止200億美元(約1,560億港元)。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主任張洪儀指出,利比亞出現局勢動盪以來,中國各大公司在利總部及各項工程基礎設施、設備、材料完全處於失控狀態,國家動用陸海空交通工具將所有在利人員接回,接下來還要安置,相關損失可以估算,少說也有200個億。中國在利企業所承擔的項目一部分來自利方,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國家發展銀行,所以損失也很大。
反對派若執政 中利合同恐作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副研究員田文林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卡扎菲政權繼續存在、利比亞局勢穩定無疑是最有利於中國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方向。有專家表示,如果反對派執政,有可能不執行合同。
經濟學家仲大軍認為,反對派一旦當政肯定是親西方的政權,而千方百計阻止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正是西方國家的重要意圖之一。中利合同不排除會一筆勾銷,若果真如此,中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將受到極大的侵蝕。未來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要充分考量政治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