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先生曾就黃花崗之役撰文,高度評價為:“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
中評社台北3月29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點評文章說,今天是辛亥年黃花崗起義一百周年,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一百周年將於十月來到之際,紀念黃花崗起義尤見意義。
因此,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今天親自赴圓山忠烈祠主持春祭國殤;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今天都託人在廣州黃花崗烈士墓前,致放花圈,以示追悼,連戰的題字是“永垂不朽”,吳伯雄的題字是“英魂垂範”;新黨則由黨主席郁慕明率領,赴黃花崗實地致敬。他們分別以不同形式對革命先烈表達尊祟。
文章說,黃花崗起義是武昌起義顛覆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之前,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武裝起義中的第十役,犧牲者共八十六人,有姓名可查者七十二人,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孫中山先生曾就此役撰文,高度評價為:“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悲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大陸時期的國民黨,長期是執政黨,1949年播遷來台迄今六十二年,除了2000年至2008年之外,也都是台灣的執政黨,所以對為了推翻帝制、締造共和的革命先烈之精神,負有不可推卸的加以宣揚的責任。
文章說,2005年4月連戰到大陸“和平之旅”首站,是登上南京中山陵向孫中山致敬;在此之前,副主席江丙坤於2005年3月則先赴黃花崗向烈士致敬,再赴中山陵。這都展示了對革命領袖、革命先烈應有的態度。海峽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應以孫中山為師,都應感念先烈的犧牲奉獻,更應共創和平、共促穩定、共謀發展、共享繁榮,達成先烈所追求的振興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