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剛剛通過的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爭論最多的問題就是提名機制,你的看法是甚麼?
葉劉淑儀:有人擔心150人的提名門檻太高,這樣梁家傑就拿不到足夠的提名了。但是昨天連公民黨的吳靄儀也說,不認為一個制度應為某一個人度身訂做。行政長官參選人要面對全社會,首先需要在如同大社會縮影的選舉委員會,爭取各個界別的選票。如在選舉委員會各界別中連150張提名票都拿不到,就談不上有任何代表性了。
我出來選舉,學到一樣東西,就是選舉改變一個人,因為選舉需要面對不同的群眾。為甚麼有些人會怕呢?現在的特區政府時時出錯,就是因為他們不習慣面對群眾,不瞭解群眾的訴求。
新民黨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綱
劉迺強:你提出香港要發展科技產業,作為新民黨的主要政綱之一,請詳細闡述。
葉劉淑儀:“促進經濟轉型”和“發展產業政策”,是新民黨的重要政綱。積極不干預的思維已經過時,其實殖民地時代的政府已經時不時進行干預;回歸之後董建華政府也進行了產業選擇,可惜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選了迪士尼)。這些都不能真正促進香港經濟轉型。
特區政府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之後,卻沒有另外一套全面的經濟論述,致使香港發展缺乏方向。我們認為,特區政府的產業政策應該建基於香港經濟的比較優勢之上,而非隨便花錢去做一些不適宜的投資。香港的優勢包括良好的基建、通訊自由、與國際接軌的環境、與國內其他省市的不同之處等等,我們應該利用特有的優勢,對國家做出更大貢獻,將香港推向更高的台階。
我舉一個例,以訊息科技為本的產業是有可為的。訊息產業來說,內地現在也搞雲與霧、物聯網和雲端運算。將來全球都走向利用數據中心,不再用desktop了,人人都上網做事了。香港已經有數據中心,新鴻基弄了一個,做得挺好,但是這個數據中心現在只是低端的,租出儲藏位置,數據中心還可以一直提升,比如做數據分析,以及雲端運算的三方面:software as service,software as platform, software as infrastructure。香港有條件,電力供應穩定,沒有地震,也有軟件人才。
要做到以上這些,首先需要一個科技局,應該把科技創業產業和文化產業,從工商發展局裏抽出來;科技局長也要找一個熟悉科技產業的人擔任,不能找沒有專業知識的政務官。與此同時,特首也應該有一個高層次的科技發展委員會。
劉迺強:你們在其他方面有甚麼突出的政綱呢?
葉劉淑儀:在金融方面,我認為應該從金管局裏拿出10%的資金,成立“城市財富基金”。中國有中投,新加坡有淡馬錫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前者較具爭議性,但後者的投資組合跟香港相差不遠。我們香港如果也有這樣一個由專業人才管理的基金,投資可以靈活許多,為政府增加很多經常性收入。同時也能凝聚一批新的金融人才。財經局長也應該找熟悉財經的人才擔任。
如何處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劉迺強:香港與內地關係如何處理?
葉劉淑儀:香港與內地應該爭取雙贏,不能夠太被動。因為現在的港府太被動、太弱勢,現在香港人最擔心“被規劃”。香港希望繼續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但也需要雙贏,在協助廣東省提高經濟檔次之餘,自己也要提高。我們如果不能將自己提向一個更高的台階,如果我們的生活水準下降、貧窮人數增加、民眾怨氣增加,經濟問題就容易變成政治問題。
特區政府太消極被動
劉迺強:現任政府從現在到明年交班之前,你對整個局勢發展有甚麼觀察?
葉劉淑儀:特區政府太快進入“看守者”的狀態,太沒作為,甚至讓人覺得它很懶惰。比如特首自從新年出來買花之後,都沒出來講過甚麼。7年來,他沒有做過任何重要的政策演講,相比之下,外國的政治家,無論民望高低,都會四出演講、拉票、爭取民意支持,而我們的特首就相差甚遠,太消極被動。
一個政治人物的影響力和在位與否,其實沒有直接關係。一個受人尊敬、意見有價值的人,比如李光耀,即使不在其位也會有影響力。所以曾蔭權不能歸咎於自己只剩十多個月任期,希望他好自為之。
葉劉淑儀小檔案
香港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金紫荊星章獲得者。1975年至2003年在香港政府服務,期間曾於多個不同範疇工作,首名女性保安局局長(1998-2003)。2008年9月,葉劉淑儀女士在立法會選舉(香港島地方選區)獲選為立法會議員。2010年12月15日,葉劉淑儀女士成立新民黨,並獲選為新民黨主席。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4月號,總第160期) |